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6、郑成公 (1 / 5)
鄢陵大战前一年(公元前576年),宋共公去世,宋国陷入内乱,宋左师鱼石、大司寇向为人、少司寇鳞朱、大宰向带、少宰鱼府等5人闹事,被执政大夫华元驱逐,迫不得已逃奔楚国,要求楚共王出兵攻打宋国,助其回国
楚共王还在犹豫之际,不料郑国为了表达自己亲楚决心,主动去攻打宋国,才引发了鄢陵之战,伐宋一事也被束之高阁。
鄢陵之战后,楚国军民萎靡不振,高层也意志消沉。
但凡这种时候,只需一场军事上的胜利,就可以重建楚人的信念,消弭内心的阴霾,恰好这个时候,吴兵来犯。
公元前574年春,舒庸国(今安徽六安市舒城县)决定趁机欺负下吃了败仗的楚国,于是引吴兵围攻楚国巢地,攻打驾、厘(今安徽无为县)、虺(huī)三地,气焰十分嚣张。
落水的凤凰不如鸡,连一个小小的舒庸国都不把楚国放在眼里,让楚令尹子重大怒,亲自领兵出击,大败吴军。
另一方面,楚公子槖(tuó)领兵攻打舒庸国,舒庸军本以为有吴国撑腰,也没设防,结果被公子槖攻破都城,其后,公子槖一不做二不休,对其国君及其宗族大臣屠杀殆尽,舒庸国灭。
后来发生的事情在前面都介绍了,晋国郤氏被夷,陷入内乱;之后晋厉公被杀,晋国内乱加重。与此同时,铩羽已久的楚共王觉得重新挺进中原时机已经成熟,与郑成公组成联军,准备攻打晋的与国——宋国。
公元前573年六月,楚、郑联军从汝阴之地出发,兵分两路,进攻宋国。
一路由楚共王和郑成公亲自率领,抵达宋国曹门,占领了朝郏(今河南夏邑县);一路由楚国子辛和郑国的皇辰率领,入侵城郜,占领了幽丘(今江苏铜山县)。
然后两军合并一路,直抵彭城(今江苏徐州),并将鱼石等人安置在了彭城,留下三百乘战车帮助戍守后,方才撤军。
此战声势浩大、气势如虹,楚、郑联军像两把单刀一样直插中原腹地,攻势凌厉,其他诸侯噤若寒蝉。
鱼氏、向氏、鳞氏源于宋桓公一脉,属宋公族,随时可取代宋平公,在楚共王的安排下,鱼石等驻守的彭城有如一个小宋国一般,随时威胁宋内政安全,让宋平公寝食难安,准备同楚国求和。
宋大夫西鉏(chú)吾劝阻宋平公暂缓行事,他认为楚国高层贪索无厌(“大国无厌”),即使把宋国送给他们,他们也会不满足,现在楚国把鱼石等人安置在彭城,就是准备钻宋国的空子,使得国家离心,他们也会借机获取更多的利益,建议宋平公发兵攻打彭城,并肯定到时候晋国一定会来帮忙。
宋平公听信了西鉏吾的话,命司马老佐、**喜为将,于次月发兵攻打彭城。但是西鉏吾的判断并不准确,晋军不仅没出兵驰援,还使得宋军久攻不下、损兵折将,司马老佐战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