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0、管仲 (1 / 5)
公元前652年,在位二十五年的周惠王去世,世子姬郑一高兴就准备坐老爸的位置,又担心王子带作乱,趁其还在甘地(今河南洛阳南),于是姬郑秘不发丧,并向齐桓公求援。
齐桓公也不推脱,约集鲁、宋、卫、许、曹、陈等国君主在洮地会盟,大会再次声明并承认了姬郑的正统地位,正式将世子姬郑扶上天子之位,是为周襄王。
周襄王上位以后,很感谢齐桓公做出的贡献,便询问齐桓公要什么赏赐。齐国经过管仲的治理,国富民强,也不缺什么,冥思之际,又想到周惠王曾经赏赐给楚成王了一块祭肉,让天下异姓诸侯眼红不已,齐桓公便向周襄王开口,能否也赏赐他一块祭肉?
周襄王觉得此时连命都可以给齐桓公,何况一块祭肉?便答应了齐桓公请求。
次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又召集鲁、宋、卫、郑、许、曹、晋等上十个国家,在宋国的癸丘(今河南省兰考县),又举行了规模空前的第十二次会盟。
会盟上,周襄王派宰孔(即周公忌父)当着各国国君的面,将周天子祭祀祖先的祭肉,郑重的分赐给齐桓公,又另外赏赐了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
赏赐彤弓矢,就意味着齐桓公已获得了专伐诸侯之权。这可是齐桓公梦寐以求的权力——当年率诸侯伐楚时,如果有了这件宝贝,管仲也用不着翻出几百年前的旧帐来糊弄楚国了,想打谁就打谁,不需要任何理由。
赏赐天子车马,就意味着齐桓公以后来朝不用行谢恩的下拜礼,以示对齐桓公霸主地位的承认。
存亡继绝、戎马一生,锄强扶弱、操劳一生,齐桓公终以匡扶社稷、重塑礼仪为己任,得到王室和中原诸侯的一致认可,声望达到最高峰。
半个世纪前,因为周平王的怯弱、郑庄公的强暴,使得中原诸国化作一盘散沙。眼看夏、商、周三朝以来,积累了千余年的中原文化,即将被楚人和戎狄所动摇,齐桓公在如此艰危的时局,靠着自己的国力和一个强有力的班子,采取霸道的手段九合诸侯,从而“南服强楚,使贡周室;北伐山戎,为燕开路”,维持了诸夏的组织和文化,使得中原各国人民在这种“霸权”所营造的小康环境下,整齐国纪,画一民志,扩充智慧,融合情感,孕育了灿烂的先秦文化。
“桓公,方任贤而赞德之时,亡国恃以存,危国仰以安,是以民乐其政而世高其德,行远征暴,劳者不疾,驱海内使朝天子,诸侯不怨。”——《晏子春秋》
然后,心情澎湃的齐桓公为引导诸侯们的自律,又擅作主张,干了一件不该自己干的事情——与各诸侯签订责任状。
一般来说,责任状是责任人对自己所担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和状态,是执行者的一种表态,签订的对象是下级单位,这么说来,与各诸侯的签订责任状的应该是天子,现在齐桓公要求同各平级诸侯签订责任状……
各诸侯也不敢往下接着想了,跟谁签都是签,弱肉强食的时代,谁强听谁的,便仔细看了下责任状内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