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生(下) (1 / 2)
2017年9月5日上海晴今晚23:00国足VS卡塔尔
书接上回,继续科大新生(下),上回写了宿舍的铿锵6人行,这回也要说说大学中伴我前行的宿舍外的兄弟。
重庆娃
“娃”,来自山城重庆,个子矮小,一张可爱的娃娃脸,大家都叫他“重庆娃”。
娃操着一口重庆方言,每句话后面都有一个“撒”字,“吃饭撒”,“在哪里撒?”,“Cao,搞起来撒。。”,“扎金花撒”
娃跟我平时走的最近,经常跑到我们宿舍,“老六啊”,“老六啊。。。”
上课一起,上自习一起,打饭一起,喝酒一起,看片一起,在外租房做饭也一起。
大一的下半年吧,那时为了省钱,在外面租房子自己做饭,都是民房,便宜。记得一个月房租才50块,一个电磁炉,买上土豆,茄子,就开灶啦。那时候,土豆茄子红萝卜都是一买一袋子,每天就是土豆丝,土豆片,土豆块,红烧茄子,清炒茄子,蒜泥茄子。。熬过一个冬天。。
娃去年开始,在上海开始有业务,和娃见上两次啦。还是那么精悍干练,只是,整个人,胖了一圈。
涛子重庆娃2
涛子,另一个重庆娃,帅小伙,他是后来从其他专业转到我们机械的。幽默机智,重情重义,每次喝酒,一瓶就倒,但是每次必须喝倒。虽然,接触比较晚,但是总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多少个日夜,一起学习,一起打牌,一起谋划着如何兼职做个小生意,一起刷剧走过《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他说他就是剧中的高洋,我就是方言,就这样叫着,叫着,一直到大四。。。吃散伙饭,他拿起一瓶酒,拍拍我的肩膀,“方言,,”然后就倒在了酒桌上。。
涛子来上海过三次,见了两次面。一切如初,还是不能喝,还是那么有想法,还是叫我方言。。
瑞,包头本地人,4班的。其他班里关系最好的一个。大学很多课程,是几个班一起上的,比如马哲,比如毛概,比如邓论。。但凡有一起上课的机会,就坐一起,天南海北地聊。瑞和我一样,家境不好,所以,利用业余时间,我们会出去一起打一份零工,一人骑一辆自行车,穿过昆区的大街小巷,到处找兼职。回想起来,做的最多的是家教,其次是发传单,还做过网管,甚至在酒吧和西餐厅做传菜员。。那些经历虽苦,常常受委屈,但那些都为我大学的简历增分添彩,即使现在看来,也有着非凡的意义,亦是人生宝贵的经历。
“无论她留什么发型,无论她穿什么衣服,只要出现,都那么光鲜亮丽,恰到好处,一颦一笑,全都适宜”,荷尔蒙张扬的年代,每一个骚年心中,都有一个“她”。
一个慵懒的午后,一堂选修课,上课铃声想起,老师刚要开讲,一阵匆匆的脚步声,跑进来一个她。
柔亮秀发,略显金黄,似刚洗过,没来得及吹干,阳光透过窗,洒在发丝上,那是一种纯粹的明媚,一件牛仔配着白T恤,带着一种青春的羞涩。那一刻,我的时光凝固啦。。一直凝固到下一节课,她的身边有个他。。。
流年似水,带走光阴的故事,她不停留,只丢下一片片回忆。。
(图片来自网络,不代表任何意义)
那时的娱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