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一人,足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吾一人,足矣!
  崇光十六年(公元1662年),江南七省除福建外已经基本落入叛军手里,明军收缩防线,把优势兵力集结在长江北岸,阻止叛军向北挺进,而各路叛军则集结起四十五万军队,由康王手下的大将许立丰带领,明朝这边,在长江集结了60万部队,看起来比叛军的多,但是平摊到各个防御点上,每300里只能平摊到一个师,五千来人,而且重武器稀缺,无法对叛军登陆舰造成威胁,于是,大明最强大的军种加入了平叛战争。

  崇祯十六年春,福建水师第一舰队进入长江,由于福建省西部被叛军占领,福建水师只好把舰船挪到了第二水师的台湾军港里,关于第二水师,我就不多说了,原南洋舰队招安后组建的,光武器火炮来说,第一水师和第二水师差了不止一个档次,火炮方面,第一水师的旗舰“明船”只有八门十四磅火炮,而“顺船”,“景船”这样的小型舰只,只有四门六磅火炮,简直不要太弱,反观第二水师,虽然舰只少,但第二水师旗舰“宣船”排水量竟然有两千吨之巨,舰首有一门二十四磅炮,两舷有十二门十二磅炮,八门六磅炮,与“明船”一比,简直是大巫见小巫一样。

  不过,第一水师是官府的正统水师,所以平叛这样的国家大事,怎么也轮不第二水师,但很快,水师大臣就意识到这是个天大的错误。

  公元1663年三月二十一日,福建水师在长江下游与叛军的水师遭遇,说到叛军的水师,前身是广东水师,吨位与火力和福建第一水师相差不大,所以当两支舰队遭遇的时候,福建水师不会占到太大的优势。

  三月二十一日午时,福建水师舰上的官兵都昏昏欲睡,突然,旗舰桅杆上的侦查兵大呼:“西北方向发现敌军舰队!”甲板上的水兵快速进入战斗位置。自陈友谅与朱元璋之后,明朝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海战拉开了序幕,双方共投入舰只九十八艘,总吨位达到六万吨,平静的长江水面上,浩浩荡荡的两支舰队遭遇了。

  午时四刻,福建水师旗舰“明船”率先开炮,左舷四门十四磅炮打出了一道水幕,福建水师督师李鹤下令全体舰只摆一字长蛇阵(甲午战争联合舰队使用的),最大发挥出福建水师侧舷副炮的优势,而叛军的广东水师则迅速变为雁行小队阵迎敌(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使用的),但这次福建水师不是联合舰队,而广东水师更不是北洋舰队。

  随着双方的交火,虽然福建水师占了凭借着长蛇阵带来的副炮优势,但天时还是不如地利,长江水道已经在叛军的控制之下,海面上都是叛军撒下的水雷,双方打了不到三刻,敌军旗舰调头呈“之”字型迂回前进,而福建水师则全体变换为线列阵追击敌军舰队,突然,随着一声巨响,“明船”船底产生巨大的爆炸,“明船”瞬间失去行动能力,紧接着,紧跟着旗舰的两艘舰只也触雷沉没,敌军舰只调转船头,朝触雷的“明船”集火打击,很快“明船”多处中弹受损,舰上水兵大量死伤,福建水师的其他舰只,因为惧怕水雷,只能在远处提供炮火支援,无法对旗舰提供救援,大约一刻钟过去后,督师李鹤下令,所有舰炮填装开花弹,并随着一声令下,“明船”侧舷四门舰炮瞄准敌军旗舰“江海”发射了四枚开花弹,全部命中目标,“江海”舰体迅速产生剧烈爆炸,并且燃气熊熊大火,不料,敌军支援舰向“明船”发射了一枚实心穿甲弹,当即命中水线位置,“明船”大量进水,舰体向左严重倾斜,舰上的炮手纷纷落水,李鹤亲自掌炮,怎奈船身倾斜太大,无法调整火炮角度,李鹤含恨弃船,但船体进水太多,直接倾覆,李鹤与三百多名未能撤出的明军一起沉入了长江…

  失去了旗舰后,副督师范元昊组织撤退,可没有旗舰的将旗,各舰只开始大乱,个别舰只慌不择路,竟冲到了叛军舰只眼前,被逐一消灭,其他剩下的舰只慌乱的逃往黄海,接下来,最惨烈的一幕发生了,舰队行驶到长江入海口处,海面突然波涛汹涌,由于朱元璋主要打的是江河战,所以流传下来的造船工艺所建造的船只大多都是平底船,对海适航性极差,在大风大浪中,不断有舰只沉没,水兵们临死前的呼喊和舰体破裂的声音构成了地狱里最美妙的交响乐,次日凌晨,残存的十余艘舰船与第二水师的接应部队会和,当水兵们在船舱内找到范督师的时候,他已经吓得魂不附体,不断重复着:“我不能死,我不想死”,然而范督师的祈求并没有感动上天,回到京城后,范督师替他的上司背了黑锅,被扔在诏狱里,秋后斩决了。

  黄昏下的灵州港还是那么安静,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水兵们在岸边议论着昨天晚上噩梦般的遭遇,这时,一名身着一等水师制服的军官来到了灵州港,身边两位随行大臣的装束显然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那位军官接过崇光帝御赐的尚方剑和一等公爵玉绶,对着落日长叹了一句:“回去禀告陛下,平八王,景镰一人足矣!”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