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2章 官管与众议 (1 / 3)
原先的明末,是天下普通农民无法活下去,在死前做出最后的拚搏,什么道德原则,什么作人标准,都靠边站,能抢到粮食,能多活几天就是原则。
农民起义军不但在当时形势下,不得不发挥抢劫或为恶的一面,只不过农民军的抢劫,与原先盗贼的抢劫,不同之处是被迫的抢劫,原先盗贼是主动抢劫,农民军是无法活时被迫从事抢劫。
农民军在当时条件下,无意识的发挥了恶的一面,在内部管理上,也事实是纵容了为恶的一面发展。
高迎祥,用一切方法反明到底。张献忠,树立个人权威,不怕比职业强盗更恶的恶名。李自成,不惜与众将做出原则性的妥协,争取众将支持。
李自成,如果单纯的尊重众将,遇事与众人商量,倒是不错,是民主作风的表现。问题是李自成也用利益去争取众将,实质上是做出了原则性妥协。
李自成有主观上为自己生存,客观上为天下农民之心。李自成,与众将妥协,在众将中,有同李自成一样心理的将领,有中间观点的将领,也有贪图个人享乐的将领,在众将的享乐风气下,李自成多少也感染了享乐风气。
如果说职业盗贼是一百步的盗,那么不民军也是五十步的盗贼。如果说李自成农民军中的右派是五十步的盗贼,中派是二十几步的盗贼,李自成为代表的左派也多少的走出了几步。
李自成军中的众将,是在困难时期需要李自成的意见和带领,在顺风之时,特别是在非战争时期就各行其事,入北京后,是农民军劣性的总暴发。
李自成农民军在北京,众多下级军官的作为无法记载,武将排第一的刘宗敏就把农民军定义为单纯向贪官污吏复仇事业,而大肆索勒钱财,文官排第一的牛金星则把自己当做功成名就的太平宰相来享乐。
农民军在北京的做法,李自成为代表的左派也清楚,那是损坏义军的名声,对建立新朝很不利,但是没有办法,也无法制止,因为是李自成自己一步一步的纵容众将走到这一步的。原先对坚决抵抗的城市进行屠城时,就有人看出了危害,也无法制止,那时就有人看出了,起义军已经走上一条不归之路。
其实抢劫的最高水平是后金兵或清兵,李自成军在北京时就军心已散,打一次败战后,不但没有重拾军心,反而恢复初期对官军的流寇主义策略,正满足了清兵夺天下的愿望。
明末的局势,不仅仅是农民求活而形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是统治者因为灾年而利益减少而更加激烈的内斗,明末在党争条件下,不但没对能力面对农民起义,也没力量办任何事。
明末社会已经腐蚀得风雨飘摇,清兵只是当时正好有一点力量的外力,其实除了清兵外,还应该有多股力量,也有多种方法建立力量,力量的关键在于组织生产,生产在于打击土匪,恢复秩序。
崇祯由信王府的侍卫力量为基础,发展成为接管天下的力量,是因为适应了天下人求秩序,求太平,求生存的愿望,真正的力量,或真正的太平,需要天下治理的结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