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5章 自身强大 (2 / 3)
3、生产问题。各地以原先自己的传统产业为主要产业,各地都生产当时当地的最有利的产品,也就是根据地利,生产自己最拿手的、最优秀、最好的产品,产品多了用于贸易交换。
产品以低成本,优质量为好。过去那种为了保护盐枭的利益,禁止晒盐,保存煮盐的政策再也不能执行了,以后以低成本的晒盐为主,一切产品的生产也以低成本,优质量为主。
4、贸易区域和贸易量问题。尽量扩大贸易区域和扩大贸量,柴达木盆地的盐,现在就比以先的范围远,销量也多得多,得益于柴达省的马车行业掀起。海盐覆盖的范围广,是因为船运的量大。其它一切产品都尽可能的扩大覆盖范围和扩大销售量。
贸易与交通条件相关,贸易不大与当时的交通条件较差有关。当时虽然还处于灾害期,但在紧密按排下,还是能基本提供天下人的食物,因此当时的许多民工队伍都没有必要转产,而是继续从事工程建设,特别是有经验的工程队,更要专业从事工程建设,工程队的待遇也应逐渐提高,让人能够长期从事工程建设。凡是有灾情的地方或有难民的地方,都以工代振,组建工程队,以后有条件时再逐渐提高待遇。
工程队的主要工程是道路建设和道路边上的防卫设施和守卫设备。
大力扩展水运,因为船运的量比陆地的车运马动的量大。
5、产品需求问题。产品需求量与产品覆盖范围相关,也与产品种类相关,交通运输的改善能增加覆盖范围,增加需求量。粮食在灾害期是供不应求,丝绸也供不应求,一些手工产品可能滞销,但能存放较久,非粮食的产品出现滞销应考虑降低产量。非大工业时期的产品都不可能出现大最滞销现象。
6、贸易原则问题。以自由贸易为基础,以官方干预为辅助。以公开贸易为主,不允许地下贸易存在。
众商人自己选择贸易内容是贸易发展的基础,商人多了,就可能出现少部分商人过份谋取暴利的现象,这种过份谋取暴利的现象可能会导致地区之间或民族之间的矛盾激化,政府部门应适当的介入,抑制过份的暴利,以缓解可能激起的矛盾。
政府干预物价的方法是,一方面对一些特别离谱的物品公布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另一方面派出可靠的人员做为政府商人的代表出入商场,执行政府指导价。也可起用一些信用度高的商家,定为官商,承担指导价的作用。
当时颜毅敏也说可行,后世企业也有广告费,商人有了官商的称号,虽然暂时会少一点暴利,但长久的经济利益却拥有了,有的商人也目光远大,愿意保持长久利益,而放弃暂时暴利。
7、内外问题。贸易以大明内部区域为主,以对外贸易为辅。粮食主要供内部各地,对外部国家的粮食供应,还没有能力管。向外销售产品也有限度,丝绸虽然也有许多外销,还是要注意进出口平衡,才能保持长久,也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8、手工业问题。所在大明区域都应大力发展手工业,特别是一些食品加工,日用生活品的生产,食品加工能更容易的保存食品,能把粮食保存更久,日用产品也是生活的必须品。
9、加工动力问题。水利动力加工是当时的重要加工动力,将来会出现更多的机械动力,充分发挥人力,水力等现有的加工动力为基础,进一步扩宽水利力利用,发展机械动力。
10、信息中心问题。利用官方信息机构,掌握产品信息,提供产品的生产供需情报。
当时,众人基本上接受了崇祯的观点,认为有用或是对的才接受是真正的接受,因为对方有权力而接受,可能是表面的接受,表面的接受可能不是真正的接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