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要生存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6章 要生存 (2 / 3)
        当时的事实是官僚和士族层压缩天下生存资源,使天下的可用资源少于对天下人的供给,然后对天下人分而治之,对一些服从或满足官僚要求的人赐给少量的生存资源,对一般人不管不顾。

        天下百姓的生存,需要的是百姓的生存权力,百姓中的部分人与天下百姓是不同的概念,天下百姓中的部分人不能取代天下百姓,天下百姓整体有生存权,才是天下百姓的生存权,部分人的生存权,不是百姓的生存权。

        天下百姓丧失了追求自己生存的权力,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力量,或者说,没有自己意识要求的群体,就是没有力量的群体。农民起义是部分人到了最危险时的怒吼,是一种极端的反抗行为。农民起义人员是天下百姓中的一员,但不能代表天下百姓。

        治理天下最严峻的局面是局势不存在,天下百姓的整体失去了对自己生存的公开要求,就相当于失去了在天下政局中存在的地位。力量弱小,可以想法增大,处境困难,可以想法改善,没有地位想要重建,则最艰难。

        大明时期的权力最大的文官阶层,集中力量争权夺利或党争,对其它权力阶层限制打压,就是武将系统也被打压得几乎无权的地位,更不用说普通天下百姓。

        面对如此困局,此崇祯还是要坚决恢复天下百姓的最基础的权力,天下百姓在被统治者做为一个力量存在于天下时,才能做到如何想法平衡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或为统治者之间的平衡打下基础,让统治者的大夏建立在坚实的基地上。

        只有天下百姓成为一个天下力量时,在天下百姓基础上的国家机构的大夏才具有坚实的基脚。天下百姓不成为力量时,国家机构是建立的虚泥上,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

        可能有极端主义者会质疑,天下百姓或国人,就是后来在西方概念影响下的人民概念,人民的权力越大越好,为什么要平衡人民与统治者的权力。

        人民的权力越大越好从理念上来说是正确的,从实际上来说是行不通的。人民的权力与人民的解放程度,人民的思想觉悟相关,人民的权力依靠的是人民自己的争取,而不是皇帝、领袖、宪法给予。

        在明末,若是皇帝能给予天下百姓以权力,那就可能会回到那封建时期的“沐皇恩”时期,百姓还是没有实际权力。

        皇帝不能给予天下百姓真正的权力,但所有人,包括皇帝和贵族,都可以想办法恢复天下百姓的最基础的权力,此崇祯提出用皇帝与天下人共天下的观念取代皇帝与士族共天下的观念,就是恢复国人最基础权力之工程之起。

        让已经消失的国人意识再次出现,希望天下百姓敢于公开的说出“我要生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恢复国人意识有了行动之起,真正能做到国人意识恢复却需要方法和努力,其中对天下观念的认识,占有重要的比例。

        天下人的观念是个综合概念,有许多因素影响人的观念,其中礼法对人的观念具有重大影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