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宙合时空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讨论讨论一下时空的问题。”一上课,白微便开口说道。
白微是启元书院天道科、地道科两大学科的负责人,书院凡是教授这两大学科的内容,都需要通过白微的确认,觉得是否可行,能否教授,方可对学生进行教学。
白微又紧接着说道:“在中国文化的理论思想中,时间和空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可以说时空统一为一个整体是中国文化的唯一,在西方,他们根本没有这样的理论思考,根植于中国文化诸学科天文历法的理论基础就是时空二字。离开了时空,无法讨论中国文化理论思想,也无法认清中国本真的天文历法。管子说‘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天地’。说的是天地是世间万物的口袋,然而天地还不是最大的,天地又被宙合,及被时间和空间所包容,宙指时间,合是指空间。《说文》说‘宙,舟舆所极覆也。舟舆上覆如屋极者,或曰覆也,舟舆所极也。’《淮南子·齐俗》说‘往古来今谓之宙’。宙意思说的就是古往今来的时间。我们先祖认为,春夏秋冬四时的更替,光阴岁月的流逝,就像川流不息的船舶那样,匆匆而来又匆匆的走了,所以叫做‘宙’。”
白微:“‘合’在字典<广雅>中说是器物,也有说‘合子,盛物器’,简单理解‘合’就是装东西的盒子或者是箱子。大家看‘秦扫六合’,六合就是华夏大地的时空,秦统一华夏大地的时空,建立了国家秩序。当然了,我们还有一个天地六合,这个天地六合说的是四方上下,东南西北加上下,说的也是空间。不过呢,在管子哪里‘合’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空间。所以他又继续唠叨‘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橐天地“,天地苴万物,故曰万物之橐。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合络天地,以为一裹。散之至于无闲。不可名而山。是大之无外,小之无内,故曰有橐天地,其义不传。一典品之不极一薄,然而典品无治也。多内则富。时出则当。而圣人之道,贵富以当。奚谓当,本乎无妄之治,运乎无方之事,应变不失之谓当。变无不至,无有应当本错不敢忿。故言而名之曰宙合。’可以说宙合无论是从大的方面来说,还是小的方面来说,都是无限的。然而,一些很无聊的人,却弄了一个一维、二维、三维、四维、五维、六维、七维、八维、无限维度的空间来欺骗我们不真懂中国文化的朋友,把他们忽悠得团团转,我们老祖宗却只用了两个字就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宙合时空,在空间上是无限的。在时间上是永恒的,无始无终。”
这时有同学产生了疑惑,向白微问道:“老师,宙合是无限的时空,那有限的时空是什么呢?”
白微答道:“有限的时空是天地时空,天地时空就是我们古人确定出来的有限时空,也就是我中国天理论体系的魂,浑天体系所界定的天地空间,形如鸡子,蛋黄为心,蛋白蛋壳为包裹地球的天穹。”
哪位同学又继续问道:“老师,你这样说,我能理解,但老师你这样说的是空间,那么天地时空的时间是什么?”
白微,微微一笑,觉得这位同学是一个可造之材,便答道:“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天地空间的天地时间就是四季的寒暑往来,天地四时就是天地时间。东汉马融说‘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说的就是天地时间。这段话的意思是‘易所阐述的理论有一个大的极限,这个大的极限就是指以北极星为中心来建立的时空,这个时空中产生了两相匹配的阴阳,两相匹配的阴阳变化产生日月变化的时序,日月变化的时序产生了四时的变化,四时的变化划分出了阴阳五行,阴阳五行的变化产生十二月,十二月的确立诞生了二十四节气。注意了哦,刚刚说的两仪生日月,日月不是太阳和月亮哦,是十干所纪的十日和十二支所纪的十二月。”
“谢谢老师,我理解了。”
那位同学坐下后,王玉便起身问道:“老师,你说宙合时空是无限的,天地时空是有限的,那么我们所看到的三垣二十八宿是宇宙时空范畴呢?还是天地时空的范畴呢?”
白微没有直接回答,直接反问道:“你说,是属于哪个范畴?”
王玉说:“老师,我觉得两个范畴都有,而且网上百科说的都是宇宙时空范畴,我就有点晕了,弄不清东西南北。”
白微说:“晕不了,我们说三垣二十八宿是天地时空的范畴,你看我们五十年前的北斗导航系统就是以天地时空的坐标来定位的,所有的卫星都是按照赤经、赤纬的经纬度来发射的,而这些天体就是卫星发射的参考标准,没有这些天体作为参考标准,卫星发射就无法实现,哪怕今天科技如此发达,我们依旧还是在运用天地理论体系,运用古人所界定的天地时空。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运用的天地时空理论体系还是属于宙合的范畴。反过来说,宙合包含天地,天地包含三垣二十八宿。这样你能理解了吧?”
王玉说:“理解了,老师,那也就说三垣二十八宿是天地空间划分的,不是宙合时空划分的。”
白微说:“是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