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联军讨董 (1 / 2)
董卓立汉献帝刘协以后,自己担任相国之职,总览朝中大事。
董卓已经控制了司隶境内,下一步就想着利用朝廷的名号,控制整个天下。董卓命人送信给韩遂,重提当年相约联合之事。韩遂、马腾等凉州诸将本来就只想在凉州一地称霸,而没有进图天下的能力和野心,就欣然接受了董卓的示好。
朝廷之中本是内侍当道、外戚专权,朝中官员都以买官的方式上位。眼下内侍和外戚都被消灭了,朝中的大小官职颇有一些空缺。董卓的手下都是西北军出身,大多数只懂带兵作战,却不善于管理民事生产和朝中事务。于是董卓就想到了聘请一些名士来朝中做官。
董卓手中兵力虽多,但想要凭借这些兵马扫平天下,也还很困难。董卓如果能联合名士和他们代表的士族力量,也能获得许多助力。
另一方面,董卓在朝廷中刚刚上位,立足未稳,也需要“做实事”,来彰显自己任人唯贤、力图澄清天下的贤臣形象。
基于这些考虑,董卓征召蔡邕入朝做官,任用韩馥、刘岱、孔伷、张邈等做州牧、郡守。
蔡邕收到董卓的任命,推辞不受。董卓对李儒说:“这些名士,专爱矫情作秀,假装清高。其实这些人既然热衷于虚名,肯定也热衷于实利。我一眼就看出,他们就是走一个先务虚后务实的路线罢了。”
李儒说:“相国,蔡邕等人颇有声望,如果他推辞了您的任命,恐怕其它人也会跟着有样学样。”
董卓笑着说:“蔡邕一介腐儒,岂能把我难住?”
于是董卓派人对蔡邕说,如果蔡邕不来朝中做官,就是不给自己面子。不给自己面子,情况就会很严重,就要杀人。
蔡邕只好同意。董卓见蔡邕来到朝中,就把蔡邕当做招揽士族的一面旗帜对待。董卓一月内连续提拔蔡邕三次,显示董卓爱才之心。
董卓如此“妙计”,还自以为蔡邕得了实在便宜,一定能感激自己知遇之恩。却不知蔡邕和各士族、官员心中,只记得董卓的残暴,根本不愿意与董卓这个篡逆之人为伍。
朝廷中的官员内心不服董卓,只是碍于董卓兵多,姑且在董卓手下办事。关东却已经掀起了一股反董的浪潮。
东郡太守桥瑁伪造三公的书信,约关东各郡组织联军,联合讨伐董卓。各郡收到桥瑁的书信后,共有十余路兵马同时响应,董卓刚刚提拔的韩馥、刘岱、孔伷、张邈等全在反董联军中。这些董卓提拔的人心知肚明,此番若不加入联军,恐怕无法与董卓撇清关系。到时候联军不一定能奈何董卓,自己在关东肯定受到围攻。
一个月后,反董联军在酸枣汇合,各路将领推举袁绍为盟主,指挥战局。联军声势浩大,人数达到十余万,几乎与董卓的兵马相当。
董卓听说联军来攻,里面的韩馥、刘岱等人,都是自己派出去当州郡长官的,不由得大怒:“这些虚伪的名士,胆子不小,竟敢反我?”当下召集诸将商议破敌之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