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十五、还债 (1 / 3)
汉子请个不是,如今事已至此,又能如何?他愿救我以看出此人一副侠义心肠。
他拉我硬要作东,请我下馆子。
富人区的餐饮业发展的不错,小塘流水还有琴舞歌姬,我二人寻了个酒刹坐上二楼。
一问姓名,汉子名叫谛校燕国蓟城人士,家族在燕皇城中为附庸都尉亭的主簿。主簿在当时是个文官,我瞧他一身壮实的肌肉,问他为何在都尉亭的地下当差?此人才道出缘由。
谛校的家族在蓟城中最多也就是个三流没落家族,祖上倒是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听说他的祖父谛连城征战沙场有功,为开国三老之一,可惜最后燕王听信了小人之言,将谛连城的世袭爵位削去,最终谛氏一族没落至今。
他说起自己的家族便又问我,可我哪有什么家族背景,只好说自己祖上三代都是农民,编了个说辞,蒙混过关。
我打听燕国皇室,谛校倒是跟杨洋的性格类似,能说的他绝对知无不言。
现在燕国内部,分为三大阵营,以太后樊氏伙同太监为一派,说起战国时期的大太监确实挺少,竖刁就是其中一位,还有秦国的嫪毐,还有赵高、魏忠贤、李莲英啥的。战国时期就应该了太监了,就是被人割去了**的不男不女的人。周朝之前也有太监,但都是未净身的太监,有说太监一辈子都在宫里吗?不然,一般的小太监到了三十来岁,如果不受主子宠溺,那也会是告老还乡的节奏。周朝以后太监没了命根子,出了宫门,连媳妇都不能娶,那真叫一个惨。
第二大阵营就是以丞相都昌为首的文官一党,御使大夫钟脍便是丞相一派,就是来时当街赶马抽我鞭子的钟脍,古时候讲文武百官,文官之首自然是丞相,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就是给大王办理一切俗事的顾命大臣。
除此外就是骠骑大将军鹿,鹿将军把持全国兵马,和丞相都昌向来不和。
其实他还有一派未讲出来,那就大王钊本人一派,自古君王权谋之术讲究三足鼎立,一个国家没有三派人相互间制约,很难做到权利均衡,这就所谓的帝王学了,钊这个人还是做的像模像样的。
说起将军鹿,我问起是否有博这个人时,谛校闷头思考,良久抬头,说并无此人。
白老师不是说博才是大将军吗?怎么谛校说查无此人呢?看来野史毕竟是野史里面的内容多半是瞎说的,我身处其中,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看一步走一步好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