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评价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章 评价 (1 / 3)
        不同于朱由检的上帝视角,内阁上下对于这份奏章却是一直同意,甚至对于东林出身的袁崇焕复起,也持着一种包容的态度。

        内阁上下觉得大明军心涣散,战力不强,难以野战败敌。

        那这种堡垒政策就十分的适用,让将士们躲在安全的堡垒之中,步步向前蚕食,完全是极稳妥的老成谋国之言。

        这种堡垒政策极其耗费钱粮,内阁上下都十分的清楚。甚至为了执行它,如今早就徘徊在破产边缘的大明财政肯定无力负荷,需要向天下加赋。

        这些也已经在内阁大老爷们算计之路,也在票拟之时给出了充分的论据,不会对国家造成太大的负担。

        在他们看来,以如今天启年间国内相对稳定,天灾不多的情况下,这种加赋虽然会让民间艰难,却并不会动摇国本。

        这倒也怪不了他们,他们并不是神仙,看不到未来几年天象的变化。这些阉党成员虽然个个屁股不干净,但多少还是会干人事的,至少能拿出详细的章程来论证此事可行。

        而不象崇祯年间的官员们,因为辽东巨大的利益关系,已经完全心黑的直接选择对国家能否承受视而不见,坐看无数百姓在全家饿死还是迫而造反之间做出惨烈选择。

        虽然内阁所述合情合理,但朱由检却不可能就这般答应下来,他深深的知道未来十数年大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更是深知辽东是一个多大的坑,不仅坑死了大明各地无数的援辽军队,更是将整个大明全部拉入坑底。

        堡垒政策本身没毛病,甚至朱由检自信就算未来天灾人祸不断,他也能维持着每年的这笔钱粮。

        但是崇祯皇帝将这个提案否决的唯一因素,就是明军低下的野战能力。

        大宋之所以能让西夏军队,在横山修建的一地堡垒撞的头破血流,并不仅仅是堡垒的坚固,更加因为大宋有一支能够充当机动救援的野战军队。

        有了野战能力,各个堡垒虽然相隔甚远,却也能相互配合,让西夏人进退两难,如鲠在喉。

        但是大明的军队,呵呵,告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