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 少年不识愁滋味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十八章 少年不识愁滋味 (2 / 2)
        这个故事自然是七分真,三分假,真的是我切身经历,假的是已记不清很多细节。

        想来已很久没见过老太太了,依稀记得后面再找老太太时,已经寻不到踪迹,是离开了还是走了,我也说不出真切。想来,我甚至都不知道姓甚名谁。当初的地方,早就物是人非。

        说这个故事,似乎有些远了,但似乎并不远。

        少年里承载着而立不惑之人的压力,少年里还保留着对自由的向往,可一切却都像笼子将少年束缚。

        少年不谙世事,或许这时最童真的地方。

        长大了,就变了。

        正是压力与各种各样的情绪影响,少年终于明白什么是愁。

        “少年就是少年,他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是少年。”然而当今社会,却冒出“佛系少年”,这与少年背道而驰。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却都失去少年的含义。

        少年应该是“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亦或是“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又或是“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曾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恰同学少年”,对,没错的,但我仍想用拙劣的文笔说一说,即是“恰同学少年”,又“恰少年同学”。

        恰逢少年明净时,才当识得愁。

        “气势如虹,酒量似海,夜游踏马而归,不管夜色更深几许。”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愁的多,便不在少年,但又需问:“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愿识得愁滋味时,已不再少年;愿少年仍处少年时,仍是少年的少年。

        最后,我想用冯唐一句话结尾,以少年至而立,至不惑:“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少年。”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