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街亭失守之责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街亭失守之责 (1 / 3)
        假设,历史中马谡按照诸葛亮的计划部署军队,历史是否会因此而改变?诸葛亮是否会一举攻克魏国?从此打破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谁也不知道,因为历史没有假设。

        可刘理现在面临的现实是,他亲身参与了这个有可能改变三国鼎立格局的历史事件。但历史的车轮并没有因为刘理的参与而发生转向,街亭依然失守,北伐依然功亏一篑。

        但其中的一些细节,却因为刘理的存在,发生了改变。

        马谡并没有不听劝中,历史中的街亭之战,因马谡没有按照诸葛亮制定的战略部署军队,导致街亭失守,北伐战争功亏一篑。

        但现实确是,马谡并没有一味地要把军队驻扎在山上,而是老老实实地按照诸葛亮的计划部署军队。

        随之而来的变化是,蜀军并未完成防御工事,魏军就攻打了过来,魏军兵力还两倍于蜀军。

        面对这些变化,刘理也根据形势,做出了相应的改变。

        撤回山上驻扎,是刘理的意见,并且刘理利用自己后世的历史知识,屯粮屯水,在战争一开始,就请求了救兵,如果蜀军援兵及时到来,或许,历史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当然,这也是刘理理论上的一种假设。

        现在摆在眼前的事实就是,马谡没有不听从诸葛亮的军队部署计划,但是,街亭还是失守了。

        是马谡和王平没有尽力?不是。

        是刘理指挥不当?想想也不是。刘理带领两万蜀军,面对五万魏军,在没有得力大将,没有援军,没有粮草供给的不利的情况下,坚守了街亭七天,可以说,刘理已经把街亭的守卫之战,做到了极致。

        如今,诸葛亮依然要斩首马谡,这让刘理很是想不明白,哪有不打败仗的将军?马谡并没有做错什么?

        刘理此次主动守街亭的动机是什么?就是想救下马谡。

        现在看来,刘理不仅没救下马谡,连王平也要一同斩首,甚至刘理自己还惹了一身的臊。

        这让刘理内心根本无法接受,本想着马谡在守卫街亭之战中,并无大的过错,可以躲过一死,没想到,结果出乎刘理的意外。

        既然是这样,那么刘理还真的需要和诸葛亮好好地论论道理。

        “慢”,刘理看着马谡和王平即将被带出去之际,大喊一声,让帐内的所有人全都为之一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