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奔跑追梦 (1 / 2)
杂交水稻国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走了,他的人生定格在2020年5月22日13:07分,享年91岁。国人在不能不接受事实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杂交水稻之父”对国人、对人类的贡献的折服。
有梦想,了不起。袁老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在90岁高龄时依然在田间跋涉,将一生献给老百姓的“饭碗”,终生提倡节俭节约,造福了亿万人口。
袁隆平最初的梦想并不是做农业,21岁时的他差点当了空军。22岁时,他又差点进了国家游泳队。不过他却将游泳习惯保留了一生,成为他保持健康的秘诀之一。在23岁时,他大学毕业后选择了湖南怀化安江农校教书,也开启了他深耕中国杂交水稻之路。1966年他撰写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突破口;1980年,他又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培养超级杂交水稻;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后,近些年来,他又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吃得好”和“更健康”上。不仅如此,袁隆平还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能够远离饥饿。他曾笑称,自己愿做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水稻技术越过重洋。“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超优千号”是袁隆平指导研发的第五期超级杂交水稻。自在三亚试种以来,连续几年其亩产都在不断刷新产量纪录。这一品种有望助力他最新提出的双季稻亩产3000斤目标的实现。2021年3000工程在海南省安排了7个攻关点,设计早稻亩产量900公斤,品种为“超优千号”,4月至6月收割;设计晚稻亩产量600公斤,品种为“叁优一号”,10至11月收割。
袁隆平于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2010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3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令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科教文组织“科学奖”等20多项国内国际大奖。
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誉满全球的大师,一直以来坚持亲自带博士,坚持定期组织课题研讨和会议,坚持亲自给研究员、普通学生等讲解最新的前沿科技。直到今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科研工作。如今,在他的身后,几代年轻的科学家已经逐渐担当起振兴中国种业的重担。
今年的5月9日,在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示范点,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测产结果为平均亩产1004.83公斤。他在5G视频连线时,高兴地说:非常激动,3000斤意味着离“禾下乘凉梦更近了。”
袁隆平院士与世长辞后,国际社会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方式,深切缅怀这位可敬可亲的伟大科学家。
**发文说: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
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长拉纳里韦卢说: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将使马达加斯加消除饥饿的愿景成真。
巴基斯坦农业专家说:杂交水稻在巴基斯坦已种植20年,解决了无数人的吃饭问题。
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试验示范,其中有十多个国家开展商进化种植。
菲律宾“水稻大王”林育庆说:袁老去的太快了,太快了,我就觉得很悲伤,很悲伤,新冠病毒好的话,我一定会马上会去中国拜祭他,我会这样做。
日经亚洲总编辑,在简评中说:袁隆平院士是一位中国英雄,他用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了中国的粮食匮乏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