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零九章 定向倾斜 (1 / 4)
一旦朝廷吃饱了,那些个地主大户的蚕丝就只能卖给绸商消化,但是朝廷手中蚕丝大量增加,经由朝廷的织坊变成丝绸之后,通过朝廷的政策导向,优先供应出口和国内市场。
这样一来,大户的丝绸制品的竞争力将迅速下降,同时朝廷的资本规模更大,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并且控制外贸渠道,能优先交易和供货,国内外市场将在朝廷商品冲击下,被朝廷更多的占领。
一年两年还反应不出来,但是五年十年,就是温水煮青蛙。
当朝廷控制了多数丝织品的市场和出口份额,就会反过来影响绸商和地主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因为这些绸商的丝绸无法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只能减少种桑养蚕,换而言之说,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减弱,种桑养蚕的地主和绸商的收入也就减少。
而且等到五年十年之后,朝廷再出一个保护森林资源的政策,准许你种桑,但不准你砍。
那些个把几百几千亩地变成桑树林的地主,到时候哭都来不及,让你种了桑树无利可图,同时也不让你砍,美其名曰保护自然环境。
这些个地主把土地变成桑林,要么把桑林卖给朝廷,要么接受朝廷的土地新政,这些桑林卖给朝廷,今后变成土地承包户,朝廷再把这些桑林承包给曾经的地主或者农民。
而农民经过这些年恢复和朝廷补地,手中持有的耕地大量增加,同时高粱的推广,耕牛数量增加,高产水稻、小麦的大面积种植,增加了粮田数量和粮食产能。
全国能够养蚕的地区,多数都是一年能种两季稻米的地区,都在长江两岸,在自耕农手中土地、耕牛增多,高产稻米大量普及,粮食产能激增,粮价大幅下跌的背景下,这些农民在交税和自留粮开销之外,可以腾挪一些土地,用于种桑养蚕。
通过朝廷定向政策,定向采购,把丝绸产品的经济好处,流到农民的手里,让农民生活更好一些。
最后全国目前优质养蚕区在江东、两湖和属地,其中江东是传统丝绸地区,可激发的潜力已经见底,除非大量开荒、砍伐森林,否则不可能迅速大量增加桑田。
而两湖地区开发度低人口少,是日后桑蚕重点地区,同时也是朝廷本土根基的薄弱地区,也是密党资本聚集地区,所以这项政策确切的说,是打击密党三年前利用内线获取朝廷产业政策提前布局,给他们下的套。
这些年密党盘踞在两湖地区,重点就是收购土地,大量种桑养蚕,原因正是拿到了三年前,朝廷的为应对出口做出的产业调整政策。
现在沈云卿鼓励农民养蚕,并且定向补贴,定向采购,定向规模化生产,从而提高朝廷丝绸的产出能力,通过占有市场外贸需求,挤压这些试图通过丝绸谋取暴利的密党资本。
而农民阶层永远是占的多数,当农民手中的土地增加,即便是分散式的小农经济,但只要有足够的规模,朝廷就能收到足够的蚕丝原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