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九章 访腊婆(7)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七十九章 访腊婆(7) (3 / 4)
        翌日,沈云卿按计划前往北门十五里的岐军忠烈祠,祭奠战死岐军和夷兵,虽然名义上是忠烈祠,规模实际上是烈士陵园。

        传统的忠烈祠或者祠堂,就是祠堂里供一些牌位,哪怕阵亡了好几万人,也都能以“众将士之英灵牌位”给写一块牌位上。

        现在都是一人一穴土葬,专门在当地划拨了公墓土地,用于安葬战死将士。每人一块墓碑,刻有生猝年、年龄、籍贯,夷兵有国籍、族籍和音译的姓名,以便于家属祭扫。

        受到当前条件限制,除了将官和基层武官安排过两次祭扫,普通将士家眷基本不可能安排到腊婆祭扫,只有极少数阵亡家属愿意迁入潮瓯的能时常来祭扫,大多数家眷都只领到了一缕头发。

        原本按计划,是应该破土连同棺椁陆续运会国内,但腊婆当地太热,土壤含水量太高,棺木入土后腐败的很厉害,加之没有夯土措施,尸体和棺木其实都烂了。

        除了当初极少数中高级战死将官,最初两年运回国外,其余人都只能葬在腊婆。

        此外腊婆各地还有二十一处岐军和夷兵公墓,除了攻打南屿阵亡了三千多人外,其他的规模都不大,大的四五百人,小的只有几十人,都是因战、疫病阵亡将士。

        沈云卿特意安排这次祭扫活动,一是替马文修祭扫,二是彰显朝廷对阵亡烈士的重视,三是腊婆是岐帝国占领的土地,在当地修公墓,进行祭扫活动,就是对岐帝国合法统治和存在的政治活动,是一定要进行的活动,政治象征意义极大。

        其四是岐军讨伐腊婆,是被迫的正义战争,这种祭扫意义就更重要。

        否则今后有些人为了复国搞反抗运动,就会把岐帝国的正义作战,变成侵略战争,赵越等人的背信弃义屠杀交趾,变成是对岐帝国暴政的反抗,是为了争取他们的的自由。

        这种颠倒黑白,篡改历史的案例多如牛毛,但绝不容于在沈云卿建立的体系下发生。

        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得竖立一个正确的舆论观念,把那些企图篡改历史的温床扼杀在摇篮里。

        祭扫活动持续半天,下午没急着进城,沈云卿沿着陵园一直向北巡视潮瓯治下的农业发展。

        当年为防止腊婆军放水后反扑,楚砚杰设计打通了潮瓯周边的低洼地段,等到放水过后,自然形成一圈水面,阻止腊婆军攻打潮瓯城。

        如今故地重游,又有一番新的感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