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七十四章 访腊婆(2) (1 / 4)
队伍由东门入城,比之十年前,现在的城东面貌焕然一新,到处可见中原风格的建筑,繁华的街市都快赶上中原腹地的大城市。
地方治理的好不好,就看当地的建房和小商小贩多不多,尤其是在农耕时代,这个标准其实很实用。
因为小商小贩多了,说明老百姓的消费意愿强烈,同时小商小贩中一部分是全脱产的手工艺人,一部分是农闲半脱,产搞些额外营生补贴家用,这种小商小贩越多,说明经济越活跃。
当地的建筑更新和修建越多、越频繁,则说明客商、大商人和旅客越多,房屋的建造又会带动伐木、烧砖、石灰、石膏、火碱等行业的生产消费,进而让相关行业从业者都能收益。
沈云卿记得当年抵达潮瓯时,城东都是一片矮房,城北有一些瓦房和宅院,其他地区都是茅草屋,街上的老百姓看不到太多的生气。
现如今城内两层、甚至三层的木质建筑随处可见,瓦房商铺鳞次栉比,街上的行人面色红润中气旺盛,都是经济繁荣,老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的结果。
此外潮瓯城外这些年聚集发展出了大量棚户居民区,一些是当年安置的灾民和难民,一些是后来投亲靠友过来谋生的族民,经过七八年发展和经营,城外棚户区正在成为潮瓯城外部城区扩张的新动力。
一行来到城北经略使府,现在的经略使府就是之前的左承王府,赵元正式受封之后,左承王府的宅邸已经配不上岐帝国“特级王”的地位,故此在城北别处重新修建了一座更豪华的王府,为了便于办公,左承王府就腾挪给了郝仁和钟墨俞用于经略使和军略使用房。
吴应、钟墨俞与一众上百号大小头人一早已经等在府衙外的檐廊下,
檐廊是近些年腊婆新出现的一种特色建筑结构,就是在正门院墙的外侧屋檐往外修,然后建一个游廊,但游廊通常建造在宅院内,腊婆修建在宅院外墙,因此得名“檐廊”
檐廊的出现也是顺应腊婆的气候、民风,改良发明的建筑结构。
由于腊婆社会结构以大小头人为马首是瞻,而且一般情况下,开会都要来一帮子人,老百姓告状也是来一大帮子人,腊婆地处热带,有了檐廊之后,老百姓和大小头人就能在檐廊内休息,所以檐廊里还有廊座方便休息。
此时吴应、钟墨俞恭候在府衙前,一众头人和随从都在檐廊下随便站位,也没个队形和秩序。
这就是腊婆各部的习惯,要是在中原,上边来了大员,下边地方官吏,肯定得毕恭毕敬列队欢迎,绝不可能出现这种不穿官服随意站队的画风。
但入乡随俗,得要遵循当地的风俗,不能一味的约束的太严,改造太快,否则容易出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