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难言之隐,无奈之选 (4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八章 难言之隐,无奈之选 (4 / 5)
        得到李义清的答复,沈云卿继续说道:

        “李大人启程后,塞外已经下雪,所以此行塞外路上可能需要两月,期间本王将与李大人还有邱大人关照诸多细节,还望李大人尽心竭力,莫要怠慢。”

        “放心,刘某虽然无德无能,但还不至于混账到不顾民族大义。”

        尽管李义清嘴上说的大义凌然,沈云卿其实很怀疑,如果他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被忽喇抓住严刑拷问和威逼利诱,多半还是熬不住,肯定会松口。

        但如果有心理准备,不上皮肉之苦,单纯的利诱和口头威胁,李义清还是有能力应付的。而大多数昏官根本经不住口头上的利诱和恐吓,更别说是皮肉之苦。

        所以可怕的不是贪官,而是昏官,贪官的问题是从本质上而言是**,多数情况下不会上升到**罪,除非发生政治势力的派系对决,要拿你开刀。

        而昏官的问题不仅仅是贪污受贿**,多数情况下可能是**罪,尤其是在君主制下,昏官往往造成严重的政治问题。

        当然,多数时期昏官和贪官基本上同时出现在腐败官员身上,既昏庸和贪腐同时具备。

        而只贪腐,不昏庸,有点能力的官员其实真不多,而既清廉又不贪腐,还有能力的循吏就更少。

        所以到了明朝中后期开始,“循吏”这个代表公正公平,为民谋福利,建设经济的褒义词,开始变成中性词,既那些虽然贪污,但还能有些政治、经济建树的官吏,以及那些清廉而有才干的官员,这两类人都默认是循吏。

        之所以出现尺度上的退步,根本原因就是明朝中后期的地方资本财阀和地主阶层与文官集团深度勾结,导致官僚集团几乎无人不腐,无人不堕落。

        所以已经到了不可能肃清官场腐败的地步,但朝廷还要靠这些官吏支撑,所以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就着过吧。

        清朝虽然长期强调官场清廉,实际上从清朝建立之初,就没有不贪的官。

        确切的说,清朝建立之初,接收了大批投靠清廷的明朝官吏,这些官吏不说全部吧,多数都有黑历史,而这些明朝降官背后,又有山西、江淮商人的背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