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洋泾浜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零二章 洋泾浜 (2 / 4)
        所以朝廷得到消息之后,往往第一选项是派人去恐吓,或者安抚,争取调兵调粮时间,绝不是电视剧上演的,发生叛乱立马神兵天降。

        所以中原王朝也有最后通牒的习惯,只是很少以官方的正式文书的形式对外发布,甚至连对外宣战,也仅仅是在国内发天下檄文,让国内老百姓知道,很少直接把战书送到国外。

        同时当下还没有系统性的语言翻译,只有纯粹的学习和模仿,这种学习掌握没有近现代语言翻译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也缺乏全面性,存在翻译尺度上的模糊。

        即便是近现代,翻译不准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外国人很难理解中文,往往只能生搬硬套,有些概念外国根本就没有。

        就比如中国人的“经络”概念、“气”的概念、“阴阳”概念、“风水”概念、朝代概念、朝廷概念,都没法儿翻译,朝代往往翻译成“国”的代际兴亡,“朝廷”给翻译成政府,所以西方就污蔑说中国只有皇帝史,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其实都是放屁。

        所以沈云卿高度怀疑是不是鸿胪寺、太学院没给翻译准确,之所以要等顾通下一封急报,就是要确定罗哈诺有无大规模越界入侵。

        西域都护离着洛阳太远,消息传递和朝廷做出决策需要很长时间,罗哈诺多少应该清楚这一点,而且这个时候中亚已经入冬,不利于大规模作战,所以如果是最后通牒,他们应该会等待一段时间,同时调集兵力。

        如果是宣战,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开打,今早或者明天应该会有第二封、第三封八百里加急,所以要等。

        但女帝觉得鸿胪寺、太学院翻译的就是宣战国书,被人打了脸,不做反应有损君威。而且当初为了收复西域,朝廷差点垮掉,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公孙芸惠岂能甘心。

        陈锦檀确定翻译没问题,沈云卿无法反驳他,因为当下就这个水准,你不能用现代标准衡量一千年的水平,这是不讲理。

        迅速思考拿捏了分寸,沈云卿说:

        “陛下,兵部现在是何意见?”

        “上将军(武卫忠)认为西域此时已经入冬,不久将下大雪,不利于两军作战,故而尚可保一时太平。”

        “臣还是坚持刚才建议,应该再等顾通军报。同时臣猜测罗哈诺国书,应该不完全是向我朝宣战。”

        “哦,何为不完全?军国大事岂能如此儿戏。”

        “臣猜测也许是最后通牒,只不过我朝此前都是以口头与公函威胁,极少使用国书威胁。此番我朝被外邦以国书威胁,以我朝惯例属于宣战。此外两国往来生疏,文书翻译或多或少有所出入,臣在腊婆期间也曾多次发生翻译出入,因此臣判断罗哈诺国书应是最后通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