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五章 被反杀 (2 / 5)
吃一堑得长一智,皇帝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了?
江淮地区虽然不缺粮,但其他商品因为洪泛破坏了生产与运输,其他商品自然也就开始紧缺。
女帝大手一挥,先由内司府垫付,不是因为公孙芸惠慷慨,而是背后有金戋寺的大仓库顶着,自然也就有底气。
金戋寺的主要生产结构都在神都,收储的重点仓库也就在京畿道。
其中以布匹为例,自从开始蒸汽机纺纱后,官办织布坊的布匹成本迅速压低,周边地区的织户受此影响,棉布价格一路走低,所以京畿地区的棉布价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便拿到灾区去卖,以平年价格出售,金戋寺也是不亏的,而且里面还有运输成本。
沈云卿通过建立仓储与仓储调度制度,长期储备有大量物资,布匹作为农业时期重要的民需战略物资,储备自然丰厚。
并通过向官办织坊、民间织坊以棉纱换坯布、染布的易货手段,能够入手更为便宜的布匹,所以即便因为运输距离成本有所增加,但仍然比江淮便宜,而且还能**销售。
其他的商品大致也都如此,尤其是能用机械大规模生产的商品,**格不是一般的低,而是非常低,但却按市价销售,这里边的利润及其丰厚
施君亦以运输成本为由,阻挠女帝往南运货,经济上根本站不住脚。
当然施君亦其实并不清楚女帝出货的成本,他也不是真为了朝廷成本利益着想,他之所以反对,是因为如果让女帝把货冲到了江淮,江淮的市场就成了女帝一家的。
由于灾情或坏了生产秩序与供应关系,这就意味着灾情过后需要一个经济恢复周期,在此期间出现的大量商品供应缺口,都由天南地北的商人以及地方有钱人,以各种形式运来或者放出囤积货物,以补充市场,同时趁机牟取暴利。
待等生产恢复,地方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当地市场的经济成分和占比,又会恢复以往,谁的地盘还是谁的地盘。
但现在,女帝把自己的货冲进江淮,这就等于在灾前、灾后提前占领了灾区市场,而且价格还便宜,其他商人和地方富商价格战打不过皇帝,最后结果只有一个,这些个商人被市场活活挤死,进而影响他们的生产链,当完全丧失行业利润,也就意味着只能退出行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