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九章 请君入瓮(12) (4 / 4)
而且中国王朝历代都是多民族融合,这就导致不同民族长期融合之后带来可能是契丹人的屁股,装在了汉人身上,女真人的短腿按在了汉人的腿上,汉人的细胳膊装在了蒙古族的身上,然后出现各种体形的人,都按统一标准化尺码,就很成问题。
而欧洲这种问题虽然少一些,但也有。
最后,火药这玩意儿出来之后,锁子甲就不灵了,愣你是刀枪不入如,一颗炸弹附带阎罗殿超生门票,你不去也得去。
所以,最后中国人撺出了棉价技术,防护早期火器的效果,比锁子甲好得多,说起来还是复合装甲。
尽管锁子甲在中国有诸多的不适应,岐军在获得锁子甲后,也有少量仿制和装备,但并不普及。
锁子甲尽管对重型斧与强弩之外的多数刃具有抵御效果,但代价是不能规模化批量生产,即便是近现代,也没有工业化生产锁子甲的技术,仍然只能靠人工手串。
因此,在农耕文明时代,锁子甲的造价无疑非常高昂。即便是锁子甲的原产地欧洲地区,锁子甲的价格也不菲。
当然,岐帝国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生产力高,物质也较为丰富,相对的价格指数会低一些,但岐军的规模决定了锁子甲仍然不足以大规模普遍装备。
如果说中世纪的日本,是村长级别的战争,那中世纪的欧洲,差不多是乡长级别的战斗。
一次出动的规模多一些八九千人,少一些可能就一两千,甚至几百人,就能打一场决定一个国家几百年命运的“决战”即便如此,其锁子甲的装备率也不高。
但在中国,战争规模小则几万人,多则几十万人,上百人的团战一双手开平方也数不过来。
这等规模的庞大军队,要想普遍装备锁子甲,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由于种种不利因素,锁子甲传入中国一直发展不起来。
岐军发展锁子甲,也就是抱着你有我也得有的心态,而且发现锁子甲死穴之后,还搞出更多的邪门反制手段,锁子甲在中原更没发展空间。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