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最后审判日(1) (4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四章 最后审判日(1) (4 / 6)
        而且腊婆的鸟纹较为简单,便于传递组合信息,通过控制烟柱的断续,从而达到向远方传递信息的目的。

        使用红色的意义便在于提高烟柱的识别效率,因此即便在一百里外,只要烟柱清晰,哪怕只有一绺线,通过制造烟柱间的隔断,就能明确传达信息。

        详细道出其中端倪,马文修不免有些疑惑,他说:

        “既然此法如此便利,为何包围我军的腊婆军却未见使用?”

        马文修突然一问,倒是难住了沈云卿,确实,隔断烟柱传递消息确实有其优点,但过去数月间却不曾见腊婆军使用,确实有些不可思议。

        思酿许久,沈云卿总结了几点意见:

        “孤以为,此种传递消息手段,应该是腊婆各部之间上层头人知晓的秘密,且为便于消息传递,只可能采用一套办法,而不可能多套,因此潮瓯城中的头人也知道。

        如果当着我军面前使用,若是有人道出玄机,那腊婆军之间的消息传递,将对我军毫无秘密可言。

        其二嘛,腊婆军应该尚未获悉我军有远目境,故而以为距离我军五十多里外放烟,我军不会有所察觉,故而他们放心。”

        隔断烟柱传递消息毕竟是明码传送,由于文字、认知和实用性制约,隔断烟柱传递信息的手段不可能像无线电一样,搞的很复杂,整出几套乃至几十上千套密码体系,因为不方便也不现实,腊婆文字和文明的承载力也不够。

        因此密码的形式是越简单越好,所以不排除这套密码是腊婆头人们之间传递信息的约定俗成的信号,不是想改变就能改变的,而潮瓯城中的头人显然知道这套密码,岐军接管之后,这套密码就不能在附近使用。

        同时腊婆军尚不知岐军配备了望远镜,其在肉眼识别范围之外进行信号传递,认为能瞒过肉眼。毕竟肉眼可观察的视野和范围是有限的,而一缕烟由于距离太远,其实也无法明确这缕烟的远近。

        这时,楚砚杰突发奇想接过话:

        “既然如此便利,那日后能否用于我朝北塞烽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