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谋战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章 谋战 (1 / 4)
        不过这种担心有些多余,南线岐军此行并未携带火炮,也没有携带小型化的火铳手炮,一是射程太近不好使,二是前膛火器不防水,而腊婆本土湿热多雨,不太灵便。

        其三,数量太少,即便全国火炮都调来,也凑不齐一百门,少了根本不顶用,多了其实也不怎么顶用,反而容易陷入雨林地带的丛林泥沼,加之价格昂贵,容易沦为鸡肋火炮而拖累全军,反而招致失败,因此南线岐军并未携带火炮。

        而火铳手炮的射程更近,有效杀伤范围才二三十步,在普通软弓,甚至单体弓射程之外,效果还不如弓,碰上硬弓、强弓,就更没戏。

        尤其是火铳的主要威力在于破甲,而随着铠甲技术的发展,即便是单兵使用的强弩,对铠甲的倾彻力已经极大削弱,许多情况下弓箭往往把人扎成刺猬,也仅仅是扎透铠甲刺入皮肤,而不能对人体脏器造成伤害。

        而热兵器之所以能在早期冷兵器巅峰逐渐成为主流,占据上风,根本因素就在于火器的破甲能力,即便是五毫米厚的钢制板甲,面对最原始的火铳,仍然无法抵御弹丸的倾彻。

        同时火器的使用培训周期短,更节省体力,而培养一名合格的弓箭手,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每次战役发射的弓箭数量,根据弓的拉力大小不同,少则十几支箭,多则二三十支已是极限。

        而火器理论上能无限装填和使用,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发展,火器射程的提高,最终彻底取代弓弩。

        而腊婆军除缴获交趾的简化版番军铠,其整体防护装备水平较为简陋,即便是轻弓都足以加以应对,而火器在早期的威力、射程有限,也决定了物理杀伤较弱,仍以声光制造恐吓为主,如此岐军携带的拉弦炸天雷与炸药,足够加以应对,而且投掷距离和数量效率都管够。

        就在赵禹得到命令的第二天,岐军陆续发现腊婆军异动,有鉴于雨势渐缓,计谋将成,马文修预感大战将至,遂即从城中招回楚砚杰。

        “二位,今日中午来报,从昨日下午开始,腊婆军调动频繁,似有大举用兵之像,本将以为,赵禹应该已经中计,正在调兵遣将围攻我军,此议二位意下如何。”

        “对峙近三月,如今天气转晴,地面依然泥泞,对腊婆军有利,若是继续拖至十一二月,其优势全无,末将也赞同总管此议。”

        “嗯,海郡王以为如何?”

        “既然时机成熟,一战也无妨。只是本王更担心,赵禹会如何攻我,我军又将以多少兵力应对,马总管可有安排。”

        “本将判断,赵禹不会强攻潮瓯城,而会先切断东门与港口,再围城。”

        “但即便切断了东门,赵禹也无法包围潮瓯,城中的投石机,他应该清楚。所以本王担心的是,他们有何办法破城。”

        “或许是等我军染病后战力尽丧,再行攻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