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争三甲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 争三甲 (2 / 5)
        由于江南气候限制,培养一代至少需要四年八季,长一点就得六到八年。

        种子潜力挖掘越多,可开发潜力难度越大,代际周期越长。现在是四年,十年后可能就是六年,三十年后需要八年才能搞一个代际品种。

        所以最好是在海南岛搞,几十年后江南一代要八年,海南一年能种四季,只要两到三年就搞成一代。

        与张祥继续坐船游荡在滴翠湖上,二人详细商议了遴选人才和晒盐,沈云卿提出要去工部器械司参观。

        整个岐帝国,沈云卿最看重的是工部器械司,整个王朝精华所在,最早期的原始车、铣、磨、刮、钳、钻、刨、镂、掐丝、雕等工艺技术和设备,都在工部器械司,生产小到农具,大到织机、工程器械等等一应原始机械。

        当然,你不能指望这里有多先进,车床、铣床并非现代意义上概念中的金属切削机床,做的都是木工,偶尔能加工铜料或生铁圆棒和钣金,你让他加工淬火钢,那是不可能的。

        无论再高的技术,都是从最低级技术一层一层的发展迭代积累,乃至发展而来,尽管起点低,但放眼现在当下世界格局,除了**帝国,没有哪个文明有岐帝国如此完善的早期加工基础。

        关于选人,沈云卿给了张祥两套方案,三个硬标准,其一得信得过。其二只求学问,不求官的。其三尽可能避免世家子弟和富人阶层,如无法避免,应该选择那些人品基本还行的。

        因为技术和知识的传播,最直接的结果是扩散,必须尽可能将知识和技术垄断,至少短期内为稳定国内局势,只能如此。

        而两套方案承上启下,第一套方案优先从工部的工匠、太学生、女官中遴选三十岁以下,十四岁以上,识字,且熟练掌握加工技术、基础算学的个人,前往宁阳开班授课。

        同时从全国摸底遴选识字,并掌握一定算学基础,十四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青少年,在神都组织起来,传授太学的基础算学,遴选其中的尖子,送往宁阳开班。

        并形成每年定期招募的机制,让人才积累起来。

        第二套方案走精英化路线,在第一套方案基础上开两个小灶,搞一个少年班,一个十八到二十四岁的成人班。

        争取用五年时间,形成精英学术氛围,尤其是数学领域,数学是所有门类学科的基础,数学整体水品的提升,能加速技术进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