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帽貂裘不适合穿身上只会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锦帽貂裘不适合穿身上只会热
  才华和灵感是借不来的,服饰与大衣可以借来借去,犹如一个事件的热点话题,亦或是一个人的成名作经典语录。

  我曾热衷于临摹各大诗词作家的写作风格,摘抄沿袭,东拉西扯,宋词写在片头,西方谚语留做结尾,这种宋礼明学的表现略显词穷理屈。可是这一直是我们这代人创作的方式。任何文字的编排,语言的组织都像是向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古今中外的经典索取套用。而能从这尴尬的窘境中脱颖而出的,实在少之又少,每个人本该特有的思维想法被逐渐同化,波流弟靡,因此市面上大多数作品区向一致。

  视觉疲劳映衬着时代江郎才尽的兆头,媒体文载争相去追溯学派,放弃自己身上原有的思路去迎合折戟沉沙多年的文字段落,奉为圭臬,而我更主张一部作品把其中的好句子摘要,缝在身上,成为自己文章中的漏缝补丁。反观如今,单位公司要让语言文字服务主题,紧随当下研发产品的卖点,中文不够吸引眼球,就用英语博噱头,或者是日文韩文来表现!其目的仅仅是让人们视觉上不至于千篇一律,未必能达到占领倾听者的想象,引人入胜的效果。大众所好的文字并非通俗易懂,好无修辞的,他们更愿意看到满减写大,优惠冗长,至于是否苍劲有力,亢奋激进就都没那么重要了。不同于演讲稿,也非什么获奖感言,再外强中干的内容运行至此,也是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追求生动形象使我们偏离内容,造成实质表达的差强人意。

  穿奇装异服在大街上游行引人注目,是卖弄行为。同样,语言文字上过多的去按部就班那些怪句子和生僻字,是出于自己一种依赖而幼稚的想法。大部分文案创作者受过的文化熏陶基本一致,逃不过唐宋八大家,近代巴舍毛朱几位,有些底气的也不过是多读了国外毛姆、大仲马、高尔基等人不见经传的作品罢了。模仿写作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中全民都能办到。将模仿当成是创新,就不是速效救心丸那么快起效。大部分读者以为在历史上找到一件相似的袍子,就错误地认为彼此间有相仿的身材,可以生生套入。

  诚如我开头说的,服饰和大衣可以借来借去,但是才华和灵感是行不通的。

  跟我有过同一屋檐下工作经历的人中间,提出我的写作风格类似与某公众号作者,即不抑扬顿挫,也不洋洋洒洒,隐晦中看得到阳光,阳光里可窥豹斑。

  我并不清楚这样评价背后的写作风格的由来,文字不能是空穴来风的,它总要找到引路人受谁影响诸如此类的话,来磨平本该属于自己独有的思想。久而久之,你的写作内容,写作风格不过是对某位作家哲学家的传承,充其量是复读机,留声机,做不成那第一手写的创造者。那不是我所想要的,也不是大部分从事文字工作者希望看到的。

  读网络打发公交车旅是个不错的点子,抛开内容不说,文字被收纳于四四方方的匣子中,让人集中注意力,甚至入迷程度会令人心驰神往,忘了到站提醒。在竹林七贤的郊外放浪形骸久了,就会忘记案牍劳形,忘记松垮懒散,忘记诗三百,忘记二十四史……

  我们都会是个博览群书,而有转瞬即忘的现代人。在动眼神经飞快的调节频率中节选文字,跳过略过占大部分,仅仅那些简洁有力的句子在你看来是有一展所长的用处。耳旁聒噪地指引声,一直在推波助澜的向我们将如洪如浪的书籍推至面前,删繁就简变成了我们一辈子够忙活的事情。

  有人问过我,什么年龄阶段该读什么书?我突然想到泽克斯达姆斯这样回答过为什么斯巴达人,不把自己的勇武条例写成文字,给年轻人,他是这样回答的:“这是他们要让年轻人去对照行动,而不是去对照书本。”我们去选择任何一本书籍,不是看古今圣贤看什么书,而且应该顺应自己的需求,以及合适自己的。

  写于12月4日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