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里,我们不读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平年代里,我们不读书?
        当你的灵感无法支撑起一篇通畅的文稿时候,广告以及通篇废话将充塞你内容的全部,如果以文道载居然衰退至此的话,那么文字将和人的生活脱节,人类为之璀璨疯狂千年的瑰宝将付之一炬,这个时候我一定会多劝劝你读点书,比看同我一样烂大街的杂文更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书本是精神粮食,书本是人生向导,书本也是各大出版社敛财的工具。

        宋真宗劝人读书写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簇簇。”这般千古名句。似乎时隔千年,我们大部分人无法接受这样的观念,因为视频音频软件的崛起,已经彻底让我们拜托了手不释卷方能读万卷书的方式,又赖于人类的天性,对于图片、视频、声音的我们受纳程度远远超过枯燥的文字百倍。

        文字同纸质书本应该顺应天时退出历史舞台,成为某博物馆里恒古的遗物?

        不错,面对当下科技时代,人们书籍是可以摆脱笨重的书本,你想拥有如市级图书馆藏书量的私人书库也就是一指尖的事情;你想去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当畅游同样也是弹指一挥间。我们不得不感激这些发明,带给我们无限的便捷,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审度其中,太多的沙子泥石意图掩埋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历史文字。并非当今文字不够精彩,只是太多的内容是在挤压之中生搬硬套的,或是对着热点一顿乱蹭的。

        我心中常常有这样的疑问,明明所有的字通过电脑都能检索出来,所有的形容词百度都有解释,不需要像过去一篇文章稍微要用几个震古烁今的词汇,就需要日积月累的量,可是创作率却屡屡偏低,能成为流传千古的更是少之又少。文人墨斗是大众文化,谁都有提笔文章的权利,然而能绽放光彩的却寥寥无几。

        我笔耕不辍不敢自诩老舍先生,只是在长达十几年的写作过程中,隐约看到文字在褪色。十年前名著我们只拿得出四大名著,十年后,我们还是只拿得出四大名著!钱钟书、季羡林、胡适等前辈们,在世遭浮沉过百,还未来得及往世界冲一冲,让世人铭记于心前就让时间匆匆填埋。有多少人认识一二?我想更多的年轻人只认得某某网红。

        从牙牙学语到出口成章,这过程中我们获悉了多少书籍,读了多少文字,又掌握了多少词汇?有人说,中国文字认识就够了,以后国际化是要英文的,不可否认,英语的重要性,会因为你就能读更多版本的著作,但是,英语简明扼要的单词解析,全然无法跟我国文字相提并论,就拿红楼梦来说,但凡真正读懂红楼梦的都是大家,而要念通顺一部外国,你只要会单词3500。这里并无偏低外国的意思,只是同国内一样,每个国家的作品都有不少以次充好的现象,他们在不停的拉低文字,混淆了名著能给予人的作用,远远不止通文夸大其词的渲染效果显著之类的。

        最近电视上流行着一段广告语,大致内容如下:深呼吸,一呼一吸,顷刻间,这是地球对生命的供养,这个星球因我们而生,这个星球更被我们点亮!当我们思想逐渐膨胀之后,停滞不前,文化扼住脚步,文明更以快退的方式与我们渐行渐远。

        一天读一本书?那是王小波先生所处的黄金时代,一个月读一本书,那是张爱玲女士待得纷扰地带;一年读一本书甚至几年不读一本书,这是我们现如今和平年代里,超过半数的手机拥有者。

        试想人一辈子能活多久,多少个春秋,不如在书本中品悦风华岁月,用有限的时间去展望无限的世界,局限于四方格的手机屏幕之中,在峥嵘当中蹉跎人生,回过头却又百感交集搔上心头。

        如果偏强的认为读书重在浏览量,那厮一定是李代桃僵之辈,断章取义是他的通病,节选跳读是他惯用的刷书手段,他们永远不懂书本的含义,只在乎在某些场合能轻易提及书本作者,稍有些博闻强记本领的更会甄选几句当成至理名言,在人前人后卖弄。

        书,像一叶扁舟,能让你与李白同行桃花潭,像孤芳自赏,能让你屈居陶公南山雅苑;像明月时有,能让你同苏老把酒明朝。书本以它独有且曼妙的方式影响着我们,我们的一言一行虽说不能全权按部就班,照着书本上抄袭使用,但是不乏有些地道的经验值得我们思索。毛姆先生在人性的枷锁里,把诸多厄难汇聚于主人翁一人,同时也将人性劣根通俗易通的阐明,正是有了这些作品让我们有所认识,认识到人性本身的劣性。

        写于11月21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