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洛阳风流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洛阳风流 (3 / 5)
        前面宽阔的街口上人山人海,挤满了人,远远的就可以听到震耳欲聋,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叫喊声。赵烈走近一看,这才发现中间搭了一个巨大的台子,原来这是洛阳城四年一次的洛阳牡丹花会,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牡丹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绰约多姿,各彩各异,一朵比一朵绚丽花朵红里透紫,紫中透红,色泽艳丽多变摆动枝叶,吐露芳香在宴集之所,人们以花为屏帐,以花为山形,并用竹筒盛水,插花钉挂在梁栋及柱拱之上。真是上看是花,下看是花,举目所望,处处是花。花会期间,无论贵家寒门,户户门前聚簇红,不分男女老少,人人头上插花。大街小巷春意盎然,洛阳蓦然变成了一座花城。

        来自各地的才子佳人齐聚洛阳,有闻名天下的文人骚客,但更多的是从全国各地涌来的年轻才俊,既有贫寒才高的书生,也有衣着华贵风流的公子王贵。

        街道旁边的二楼则坐满了达官显贵的千金小姐,雍容华贵,沉鱼落雁,平时难得露面的她们坐在二楼,含笑望着下面这些满腹经纶,英俊潇洒的才子在下面吟诗作赋。

        每年的洛阳牡丹花会都会传出许多一见钟情的佳话,这也成了牡丹花会越办越红火的重要原因。洛阳牡丹争奇斗艳。台上的才子也字字珠玑,针锋相对,果然不愧为闻名天下的洛阳牡丹花会。

        赵烈兴致勃勃的观看,完全忘记了激情血腥的江湖,似乎回到了他年少轻狂的少年时代。今年的洛阳牡丹花会规模空前,各地才俊蜂拥而至,是历年来最精彩的一届,坐在台子中央的那个满头白发,神色谦和,气度雍容的文人乃是当今天子的师傅,翰林院的大学士张天林,他今天是作为洛阳牡丹花的主审官。

        台上的争斗没有刀剑,没有鲜血,但却精彩纷成,风流倜傥,让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下面密密麻麻的人群不时传出叫好的声音。压在赵烈心中多年的少年激情被点燃,似乎又回到快乐无忧,寒窗苦读的少年时代,那个时候的他年少轻狂,他的脸上又露出了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心情澎湃。

        赵烈用一首精彩绝伦的诗词《伤离别》在众多文人骚客的压力下依然轻松进入了最后的争夺。“蝴蝶懒戏,栏杆倦倚,并头鸳鸯乜斜睨。待张机,子规啼,当时春瘦柳枝细,芦蒿短怎把兰舟系?晨,伤别离,昏,别离伤。”

        二十名进入最后决赛的才子都是天下间学富五斗,出口成章的文人英才,各路年轻才俊各显神通,精彩的诗篇层出不穷,龙争虎斗,让人如痴如醉。争夺今年花魁的桂冠是即兴用“洛阳风流”做诗词一首。

        身材高大的赵烈握笔沉思片刻,凝神静思,往事如风无痕,心中自然是无限感慨,挥笔写道:“凤尾弄香拨,自霓裳曲罢几番风月?塞外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车中游女露凝香,楼下看人闲往来,望昭阳宫殿孤鸿没。草木空妖谁复衰,只向东风着盛装,弦解语,恨难说。抛却旧时怨,化作今日欢。洛阳处处春风流,何必返秦川?遥想当年马塞途,万花纷谢一时无。名冠群芳可道孤。洛阳女儿红颜饶,色罗裙宝抹腰。借得霓裳半庭月,居然管领百花朝。”最后一笔挥出,他看也没看,反手把毛笔潇洒的抛到身后的笔筒里面,得意的望着眼前的诗词,他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如此用心的写诗词了。

        洁白的宣纸上,赵烈的书法同样龙飞凤舞,气度非凡,和诗词中的意境配合得天衣无缝。翰林院的大学士张天林久久凝望这首诗词,眼中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书法潇洒不羁,狂而不乱,三过折笔隐锋而为之,如列阵之排云,如百钧之驽发,如高峰坠石屈折,如钢钩万岁枯藤,豪迈之气跃然纸上,而诗词中的意境更是字字珠玑,意境深远,回味无穷,荡气回肠。

        赵烈也没有想到搁笔多年的他居然能够力压群儒,获得御林大学士张老先生的青睐,真是洛阳之行的意外收获。他头戴雕翎,身披大红外罩,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头顶上漫天的牡丹花瓣和红色的碎纸在不停的洒落,锣鼓,唢呐,欢呼声,大鼓以及鞭炮响起,热闹非凡,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