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静日玉生烟(中)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46章、静日玉生烟(中) (1 / 5)
        田子丰和暖月跟着窦明远走进了他的内室。

        这内室像是一个工作狂的办公室,田子丰看到里边的第一眼就心想,这屋里可真够乱的。除了一张书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还略显整洁,周围的桌子上,凳子上,地上全是各种书。

        “掌柜的,您这书房,可真够洒脱的,”田子丰笑道。

        窦明远也笑笑,道:“屋里确实有点乱,两位请见谅,”说完他把两张凳子上的书稍微收拾了一下,放在地上,请田子丰和暖月坐在了上面。

        窦明远坐在自己的凳子上,看着田子丰,道:“刚才这位公子说,想找一本叙述整个历史的书籍,不知公子以为这样的书籍应该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大概的轮廓?”

        资治通鉴那样的就是完美的,田子丰想到,后世他看过不少通史类的书籍,不过绝大部分都是建国之后的历史学家写的,要讲古代的通史的话,资治通鉴就是最高峰了。

        “首先要以年代为经,叙事为纬,按照这个顺序来讲述,其次在叙事的时候要有取舍,毕竟那么多史书,讲到的人和事太多了,通史不需要面面俱到,只其中能代表时代感的人和事就行。”

        “比如讲汉武帝的时代,政治方面讲朝堂之上的重大史实,地方上的吏治,军事便讲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和穷兵黩武,顺便提到那个时代的财政,人文,以及与诸民族的关系。至于其他方面可稍微提及,切不可占据主要篇幅。”

        “通史要有前因后果,通篇一气呵成,总结出历代朝代兴亡的起由,世事的嬗变。还有就是著作者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在重大历史事件之后有单独的评论,这评论又不可篇幅过长,数百字即可。这样一本书,既可以总结过往,又可以鉴照将来,上至王侯将相,下到贩夫走卒,读之既有所得,才是一本史书应该有的责任。”

        “好,说得好,”窦明远听到这话,忍不住击节称赞,道:“老夫开书局有三十又六年,读书则四十又八年,读遍天下群书,尤其喜欢史书,却往往困惑于史书之斑驳复杂,卷帙浩繁,又因为其中往往前后矛盾,不得其要领,所以不自量力,想要自己编写一套书,只取其中重要事叙述,写了几年,却深陷于史料的复杂,不能去伪存真,常常夜不能寐,今日得见公子,听君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啊。”

        原来这位老夫子是要写编年体史书啊,那真是太好了,田子丰想到,资治通鉴对后世的影响,远远超过除了前四史之外的二十四史,这样一套书,对历史爱好者绝对是天大的礼物。

        “窦先生志存高远,所做的事儿如果能成功,必定利国利民,必将流芳千古啊,”田子丰忍不住称赞窦明远。

        窦明远笑着摆摆手,道:“公子你过誉了,老夫写了有两年多了,却只写到汉朝初年,只因史料过多,取舍实在困难。刚才听公子你讲的那一席话,让老夫明白,我还是写得太复杂了。比如秦始皇平定六国,老夫总想把每一次战役都写得详实,现在想想完全没必要,这套书的重点应该是秦为何能一统天下,六国为何会破灭,只要点出其中要点便可,至于战争的细节,其实并不重要。”

        田子丰点点头,道:“当年贾谊写《过秦论》,洋洋洒洒数千言,只最后一句便点出重点,前面过于拖沓。写通史,正是要把前面那几千字给尽量简化,只要得到最后那一句的结论即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