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85——必不可少 (3 / 4)
“川”字在历史上本就是青砖茶上的通用标识。贺氏“川”字牌砖茶,三百多年来代代传递,或分或合,从未断绝传承。
历代所用字号中,以“长顺川、长盛川、长裕春、天顺川、玉盛川、三山川、山屾川”七种最为兴盛,或父子相承而改称号,或兄弟各开一庄而新取字号,最后各庄前后都汇总于“山屾川”。
在内蒙,外蒙,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区国家,很多人都只认川字牌砖茶,那种深入骨髓的品牌,简直让人赞叹不已。
蒙古人常说:“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面粉、肉、茶,是蒙古人不可缺少的三种食品。北方高寒,多以肉食。“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
蒙古人常喝的青砖茶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动物脂肪的分解,而且可以补充游牧民族所缺少的果蔬营养成分。因其独特的作用和功效,成为北方草原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在当地被誉为生命之茶。
砖茶传入蒙古地区,并逐渐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最主要的位置,迅速得宠于蒙古族牧民。
正因为砖茶在蒙古人的社会生活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砖茶还一度代替了蒙古的货币,在蒙古族聚居区通行百年之久。
清朝康熙年间,一些内地商人深入蒙古腹地经商,携茶、粮食、布匹及其他日杂用品纷至沓来,交易蒙古的各种物产。除用米、布直接交易皮毛以外,其余杂物均以砖茶定其价值。
砖茶有“二四”、“二七”、“三九”之别。所谓“二四”者,即每箱可装二十四块砖茶,价值约三十三银元,每块砖茶重五斤半,价值一元二、三角。
“三九”茶则每块约价值六角左右,当做一元币通行。
有时,砖茶价值急剧提升,商人们深入更偏辟地区,便可以用较少的茶,换取较多的畜产品。
以一块砖茶,换一只羊或一头牛的事屡见不鲜。
俄国有位蒙古学学者阿·马·波兹德涅耶夫,他曾奉俄国沙皇和外交部之命于1892年前往蒙古地区调查蒙古的行政制度和现状,并同时研究俄国对中国的贸易关系。
后来阿·马·波兹德涅耶夫以日记形式写作了《蒙古及蒙古人》。这本书的中文译本,贺建昀是读过的。
在《蒙古及蒙古人》第一卷中,就记述了当时砖茶作为货币在蒙古地区流通的细节:“汉人赴蒙经商,须在札尔古齐衙门领取经商执照,最高价格为六箱半砖茶,合近100个卢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