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7章 销毒品引发战争
爱新觉罗·旻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在嘉庆皇帝驾崩于避暑山庄之后,旻宁护送嘉庆的灵柩返回北京城,灵前继位,于太和殿登基,改年号为道光。
道光皇帝是个极其节俭的人,野史有文,道光帝以节约教导百官,并且将自己的膳食一次又一次的降低规格,就连后宫的支出都是少之又少。传言道光帝的龙袍被划破,为了节俭,道光帝下旨用黄布缝补龙袍,第二天早朝时,百官见皇帝龙袍竟然打了补丁,便纷纷效仿,回家之后百官都想着办法的弄破朝服,然后再打补丁修复。
当然这个小故事只是传闻,皇帝的龙袍是皇权象征,就连一针一线都是有规定的,根本不可能打补丁。当然道光帝的确是个真真正正厉行节俭的人。
此时的清朝,朝廷内腐败衍生、民间鸦片泛滥,道光帝单单做一个守成之君肯定是无法挽回清朝的衰退局势。
道光十一年,英国变本加厉的在大清国内运输鸦片,造成了人民精神和肉体的摧残。清朝因此流失了大量的国力财力。道光帝迅速反应,他甚至鸦片的危害,便下旨根除鸦片。同时,道光颁下圣旨,朝廷百官若有吸食鸦片者,皆斩首。
道光十二年,英国商船于八月驶入中国海域,道光帝认为这是英国的挑衅,便下旨驳斥。从这个时候开始,道光和英国的斗争就愈演愈烈。一直到道光**,百姓的生活贫困不堪,朝廷腐败愈发严重,道光帝苦于没有对策,更是把所有问题的根本指向了鸦片。
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书,称如果再不大力严禁鸦片,朝廷将很快破碎。道光此时下定决心,亲自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进行销烟。
公元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进行大规模销毁鸦片,此举动引来了英国的不满。但是销烟是清廷的内政,英国虽然生气却没办法直接干涉,憋着一肚子坏水的英国便想出了更损的办法。
九月,英国军舰在中国水域进行挑衅,并且杀害中国渔民,此等举动已经侵犯了大清律法,道光帝派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反攻英军,后又下旨停止一切与英国的贸易往来,任林则徐为两广总督。
道光二十年,英国派出远征军,决定攻打清朝。五月,广东的水面上就集结了47艘英国军舰。照说这么大的事儿,朝廷就应该赶紧应敌,可不少大臣却对道光帝说,英国就是西方的蛮夷土匪,就算打起来,也不是大清国的对手。这样的说法,让道光皇帝轻视了英军。
就在清朝防备松弛的状态下,英军迅速发起了进攻,没用多少日子便将军舰开到了天津水域。这下道光帝可害怕,本来想和英国决一死战的,突然这么多军舰到了家门口,道光帝心中恐惧便下旨恢复了和英国的贸易往来,并且同意惩办林则徐。
英国部队此时正好赶上流行感冒,借着机会就又回到了广东水域修养。后来,道光帝撤了林则徐的职,升琦善为两广总督。没多久,琦善代表清廷和英国谈判议和,在没有经过道光皇帝下旨的情况下,琦善私自与英国人签订合约,这一举动让道光帝大怒,随后将琦善革职抄家。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英军再次发动战争,攻破虎门。道光帝下旨正式向英国宣战。
可接下来的战争中,清朝连连败退,水师提督关天培殉国阵亡。
公元1842年,英军放弃南方战争,开始集中主力北上侵略。道光皇帝派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军反攻。6月,吴淞之战中陈化成死守城池炮台,援军逃跑,陈化成孤军作战,直至战死。吴淞失守后,英军召集一万余人进攻镇江,八旗士兵与英军发生激战,英军仅仅死伤一百余人,而八旗全军覆没,守将海领自尽。
最后,英军于南京登陆,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也避免攻破南京城,清政府被迫同意与英军议和。在南京静海寺谈判。
1842年8月29日,清朝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赔偿两千一百万白银;除此之外,向英国开放了多处口岸、废除了清廷工行。
鸦片战争后,道光皇帝的中兴理想彻底破灭,1850年,带着满腹悲愤和遗憾的道光帝在圆明园驾崩。
道光皇帝在位三十年,其政治思想清明,厉行节俭之风,整顿朝纲,虽有心挽救大清江山,却因为封闭的思想和落后的武器导致一次次战败。他身上具备很多优秀帝王的特质,但是在风云突变的时代,没有顺应历史的潮流,而是局限于封建体制的束缚,让大清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