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回 老公爵介绍新工作 副经理改良旧模式 (3 / 4)
午饭时间,白荣和印达一起到小食堂用餐。白荣觉得这里的蔬菜很新鲜,问:“这些蔬菜是国营农场生产的吗?”印达摇摇头说:“不不不,这是我们在后山自己种的,后山不属于国营农场,是一块没人要的荒地,我就和大家一起开垦种植了。”
“不是有国营农场提供粮食吗?为什么还要另外开垦?”白荣问。
“我们这里国营农场的生产所得都是交给国家的,主要供给军队,还有事业单位的采购。我们财政里面有一个专门的伙食支出,我把伙食支出用于购买农具化肥以及家畜的饲养,其实挺便宜的,年底有不少结余。”
“国营农场生产这么多粮食,你们这才几个人,随便拿点吃着怕什么?就是上面发现了最多就是口头批评两句,连处分都算不上。”白荣笑说。
印达却一本正经地说:“那和挪用公款有什么区别?而且说实话,用这种自给自足的方式供饭,大家不仅平时吃得好,结余的钱过年还能分分。”
白荣略有些尴尬,于是转移话题说:“吃完饭后带我去农场看看吧,我想看看农场是怎么运转的。”印达答应了。
午后,印达带着白荣来到农场。放眼望去,都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地。印达介绍说:“我们分区主要负责三号和四号农场,三号农场主要是生产主食粮食的,四号农场生产蔬菜和一些经济作物。”说着,印达把一份各农场的介绍册交给白荣。白荣翻看着各农场的情况,发现他们要负责的三号四号农场,粮食产量远远超过其它农场,便问:“为什么我们区的粮食产量这么高?我们要负责的农场比其他地方的大吗?”
印达说:“每号农场都差不多大,只不过我们农场经营模式和其他农场不太一样。大部分国营农场都实行集权管理体制,雇佣工人来干活,雇佣金都一样。可这样一来受雇人员没有生产积极性,单位产量也上不去。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我提议扩大农场的自主权,在完成国家计划任务的前提下,农场可以按照本地的条件和需要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后来上面同意了我这个提议,并且用我们的三号四号农场作为试点。”
“那你是怎么做的呢?”白荣问。
“我当时向东北的集富银行银行贷款,购进了一批化肥,还租了些农机。靠着机械化生产,雇佣的人员大大减少,可是总产量上去了。”
“那贷款你们打算怎么还?”
“国家是有上缴指标的,我们生产的粮食按指标上缴后,还有很多库存。这些库存的粮食我都低价批发给了粮商,获得了一部分钱,还了一半的贷款。”
“那还有一半怎么办?如果还不上,那这个新措施其实是亏了。”
印达解释说:“因为发现机械化生产成本太高,所以第二年,我就暂时放弃了原先这个方案,转而把三号农场承包给这里的农户。这里村社土地很少,很多农民耕地严重不足,所以他们很乐意承包土地。而且我把给以前三号农场雇员的工资钱,补贴给这些农户。他们每户负责一块耕地,只要他们完成了生产指标,剩下的产量都是他们自己家的。农场的所有权还是在国家手上,但是土地使用权在农民手上,结果你猜怎么着?产量翻了一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