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
        飞船速度下降了,11位船员戴上了头盔,准备在乐丰上降落,船在空中必须沿着规定的航线飞行,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都要受乐丰航空管理人员的控制和指挥。飞船的导航设备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测向导航的。导航定向设备接收乐丰空站发射的电磁波后,能立即测定飞机的准确位置。飞船的自动驾驶仪通过无线电波自动接收地乐丰系航天船上的实时信息,并将其与标准信息进行比较,然后执行来自空间站站和机上设备的指令。

        5000米

        3000米

        2000米

        1000米

        “嘟,嘟,嘟,嘟,”乐丰系站上升出了一个,停机平台,飞船也平稳的停在了上面,随着发动机的停止,平台慢慢的收入了空间站关闭了厚厚的铁门。气压开始上升。引力也开始增加,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大不相同,那里没有空气,没有重力,充满危险的太空辐射。当然在封闭的空间站或航天飞机舱内,有足够的空气供你呼吸,良好的航天器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地挡住太空辐射,只是“失重”会给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如果用地球上的方式去太空生活,那肯定会闹出很多大笑话。比如吃饭,你端着一碗米饭,那饭会一粒粒飘满你的座舱,你张着嘴可能一粒也吃不着;而你闭上嘴时,饭粒却可能飘进你的鼻孔呛你个半死。你想躺在床上睡个舒服觉,可是你会发现太空中找不到上下的界限,“躺”和“站”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空间站上都有模拟地球的引力和自然空气的系统,来保证适空间站上的生态系统。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进入飞行轨道前是靠飞船内的燃料产生物质作为反推力调整方向。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因为处于真空状态下,没有阻力,只有地球的万有引力,所以可以保持原来的速度围绕地球飞行。宇宙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的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即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发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记为v1。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v1=7.9公里/秒。但在精确计算中,航天器在距离地面表面数百公里以上的高空运行,地球对航天器引力比在地面时要略小,故其速度也略小于v1。当发射速度V与宇宙速度分别有如下关系是,被发射物体的情况将有所不同:第一种情况,当v<7.9km/s?时,被发射物体最终仍将落回地面;第二种情况,当7.9km/s?≤v<11.2km/s?时,被发射物体将环绕地球运动,成为地球卫星;第三种情况,当11.2km/s?≤v<16.7km/s时,被发射物体将脱离地球束缚,成为环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第四种情况,当v≥16.7km/s时,被发射物体将从太阳系中逃逸。乐丰系航天飞船的速度可以达到V>1111.9Km/s这是目前最快的速度了,足在银河系恒星中穿梭,银河系天体概述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包括?1500~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黑洞,它的可见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100?亿倍。

        在银河系里大多数的恒星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范围内,扁球的形状好像铁饼。扁球体中间突出的部分叫“核球”,半径约为?7000?光年。核球的中部叫“银核”,四周叫“银盘”。在银盘外面有一个更大的球状区域,那里恒星少,密度小,被称为“银晕”,直径为?7?万光年。过去银河系被认为与仙女座星系一样是一个旋涡星系,但最新的研究表明银河系应该是一个棒旋星系。银河系的?90%的物质为恒星。恒星的种类繁多,按照物理性质、化学组成、空间分布和运动特征,恒星可以分为五个星族。最年轻的极端星族Ⅰ恒星主要分布在银盘里的旋臂上;最年老的极端星族Ⅱ恒星则主要分布在银晕里。恒星常聚集成团。除了大量的双星外,银河系里已发现了一千多个星团。银河系里还有气体和尘埃,其含量约占银河系总质量的?10%,气体和尘埃的分布不均匀,有的聚集为星云,有的则散布在星际空间。茫茫宇宙浩瀚无垠,所处的银河系呈凸透镜状,其直径约为10万光年,中心厚度约15000光年,包含有大约3000亿颗恒星,其中已经认为适宜生命居住的行星约有10亿——50亿颗。

        此外在宇宙中还有很多的银河系(即河外星云),每一个银河系又各自包含有几百亿到几千亿颗恒星,和几十亿颗适宜生命居住的行星,但是由于人类使用当代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探测到的宇宙空间至今最远也仅只达到距地球大约140亿光年的范围,其中包含有约1000亿-2000亿个银河系和超过10万亿亿颗恒星。

        但却不知道在这140亿光年之外又是什么情况?因此现在谁也说不清在整个宇宙中总共到底有多少亿个银河系?又有多少亿颗恒星和多少亿颗适宜于生命居住的行星?

        开启的乐丰系航天飞船就是为在银河系找到宜局地,和探索文明的启点。

        人类自从数百年前走进科技发展的道路之后,人类文明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类也实现了飞天的梦想,走出地球探索宇宙。

        随着人类太空探索步伐的加快,对宇航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可是宇航员的选拔却非常严格,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宇航员,需要有强悍的身体素质和优秀的心理素质才行。当宇航员这个新型职业诞生之后,有关太空环境对宇航员的健康影响也成为了一大研究课题。都知道,人类是在地球这个重力,生态环境下生存的,人体的一切发育和各种变化都是为了适应地球的生态环境。人类适应了地球这种环境,在上面生存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一旦进入太空则进入了和地球完全不一样的环境。太空是一个没有重力的环境,由于早前人类的飞行器还比较落后,还无法做到模拟地球重力,因此,宇航员即使在空间站内或飞船内,也一样是处于失重状态。可以说,宇航员只要进入太空执行任务,不管是在飞船内或飞船外,都是处于失重的飞行状态,太空环境会导致宇航员的骨骼和肌肉质量流失,眼球大小和功能改变,而且宇宙中还有各种辐射,它们也会对人体基因带来未知的改变。既使乐丰系航天飞船上有模拟重力系统,但在太空环境中,带来宇航员的健康问题还有很多,目前科学家正在积极研究探索,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就是大脑,而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成为智慧生命,最重要的也是依靠聪明智慧的大脑。可是大脑的结构太复杂了,科学家目前对它的了解也是极其少,而太空飞行有可能会对大脑产生未知的影响和风险。人类的大脑中有灰质和白质,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细胞构成,在肌肉控制和感官感知中扮演了重要作用。而白质则主要由被脂肪覆盖的神经纤维构成,负责在不同脑区和神经系统之间传递信息。灰质发育在20多岁时到达顶峰,而白质则会继续发育,一直到中年时期才到顶。而宇航员的年龄一般都不会太大,都处于青年时期,这个时候大脑的白质还在发育,科学家担心,太空环境可能会明显遏制或干扰年轻宇航员的脑部发育。宇航员在太空执行任务后,如果出现骨质和肌肉质量流失等,还可以在后期的疗养中不断得到恢复,可是大脑一旦受损,想要完全恢复的难度是非常多的,因为人类对大脑的认知还是非常少。宇航员在返回地球后会失去方向感,并且运动控制、平衡感、功能灵活性和认知能力都有所减退。在太空飞行期间,大脑会向头骨上方移动,体觉皮质(负责处理感官信息)的灰质体积也会有所增减。但科学家一直不清楚各类脑部变化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一直不知道太空飞行对大脑白质有何影响。科学家通过对多名宇航员在太空执行任务前后进行dMRI扫描,结果发现:太空飞行会使大脑顶部周围的液体减少,并使大脑底部周围的液体大量减少,说明随着大脑向头骨上方移动、大脑的液体分布也会随之改变。还发现大脑中处理视觉与空间信息、平衡感、垂直感知、以及运动控制的通路周围的白质发生了变化。科学家不清楚太空环境对大脑中的这种影响到底是好还是坏,是人体为了适应微重力环境做出的自我调整还是大脑适应不了太空环境而进行的自我损伤?想要弄明白这些,可能还需要科学家对更多的宇航员执行太空任务前后的身体和大脑变化进行数据收集,找到变化的严重性,并为些做出一些措施。随着未来人类太空探索的不断加快,宇航员也会越来越多,而太空环境对宇航员的健康影响必然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人类很难真正开启太空探索大时代。现在有一些宇航员,上一次太空后,就会因为身体原因再也不能上太空,这其实就是太空环境对人体造成的破坏力。太空环境之所以会对人体及大脑造成破坏,影响宇航员健康,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类太空科技还不够发达,一个是宇航服,一个是飞船。如果我们有非常先进的宇航服,穿上它可以完全隔绝太空环境,这样宇航员在太空中执行任务活动就不会受到零重力环境,宇宙辐射等影响,自然也不用担心健康问题。另一个问题就是飞船没有重力环境,如果宇宙飞船有了重力技术,就可以在飞船内模拟出地球的重力,宇航员在飞船内就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享受重力,这样就完全不用担心重力对人体产生的各种影响。而要让飞船能够实现模拟重力,必须要掌握反重力技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