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回 程咬金再审仁贵 (2 / 3)
褚遂良说:“薛仁贵,老夫初次在成亲王府后宫翠屏郡主的卧房里见到你时,你是赤身露体,满嘴酒气,昏睡不醒,而你手中又沾在墨汁。而在卧房书案之侧就倒卧着翠屏郡主,那翠屏郡主衣衫被撕裂,头上被钝器砸伤致死,在翠屏郡主身旁我们发现了沾有脑浆和墨汁的砚台。我们据此推断你有杀害郡主的重大嫌疑。皇上仁慈,既然下旨重审此案,你可以把你所知道的事情始末细细讲来。”
薛仁贵于是详细述说了自己如何接到圣旨、如何进京、如何入成亲王府饮酒、如何身在牢中,如何两次被提审,如何受蓝宏酷刑逼供的全部过程。薛仁贵又请衙役帮忙解开身上衣衫,请三位审案官当场验了刑伤。程咬金就与两位丞相商量:“两位丞相怎么看?”长孙无忌说:“按薛仁贵所说的情况来看,有三点很是可疑。一是薛仁贵为什么进京?按薛仁贵所说是奉旨进京,物证是那份圣旨,人证是那个操四川口音、鼻下有痣的内侍。这人证物证都还没有找到。二是翠屏郡主究竟是谁打死的?按薛仁贵所说他已经不省人事,究竟是真是假,还得从成亲王府之中调查。三是薛仁贵是否已经招供?薛仁贵认定自己并没有招供,那么这口供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些我们都得查清楚。”程咬金说:“我们三人分头去查,我来查那份圣旨和传圣旨的内侍。褚大人去成亲王府调查当晚的细节,长孙大人调查口供的来历。两位大人以为如何?”褚遂良和长孙无忌都说:“如此正好。”当天退堂,薛仁贵依然被送回天牢关押着。
程咬金回到家里,就派人在京城里四处寻找中军官胡闹和那个操四川口音的内侍,一连过了十几天,也没有半点消息。褚遂良去成亲王府调查,成亲王府里早已统一了口径,都说没有胡闹这个人,薛仁贵喝的也只是平时成亲王喝的正常酒,薛仁贵饮酒大醉之后,家人们都各自安歇去了,至于薛仁贵怎么进的后宫,都不知道。褚遂良一连去了几次,调查的情况都是一个样子。那边长孙无忌调查了大理寺当天蓝宏审案的全部人员,除了两名班头张成、李虎下落不明之外,其他人都承认了蓝宏确实对薛仁贵用了酷刑,而那份口供虽然是蓝宏口述,师爷抄写的,可画押时确实是张成、李虎拿去让薛仁贵画的押。看来不找到张成、李虎这事就始终是个疑问。可是问遍张成、李虎的所有家人好友,都不知道他二人到哪儿去了。三位审案大人忙活了十几天,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这一天,高宗皇帝正在早朝,突然听得长安城外咚咚咚三声炮响,不多时,有京城守将前来报告:“启奏皇上,东门外来了一支军马,旗号上写着‘薛’字,他们拦住了东门,却并不攻城,只是请皇上前去答话。”高宗一听就呆住了。朝廷已经几年不曾动兵了,这一支军马是从哪儿来的呢?他们想干什么呢?众臣也都面面相觑。高宗皇帝就令秦怀玉率军前去退敌。秦怀玉说:“皇上,来的人并未攻城,只是请皇上答话。您让我率军前去,难道是要化友为敌,自找麻烦吗?还是您亲自去一趟吧,有我们保着您,不会有事的。”高宗皇帝只好传旨摆驾东门。
登上东门城楼一看,东门外兵似兵山、将如将海,刀枪如林,剑戟如麻。军马中央立着一杆大旗,旗上白月光里斗大一个“薛”字。旗下战马上端坐一员女将。看年龄也就才十四五岁,盔甲鲜明,手持一把绣戎刀,英气勃发。这员女将不是别人,正是薛仁贵之女薛金莲。她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自从那天在成亲王府薛仁贵饮宴出了事之后,中军官胡闹就连忙收拾行李,趁着混乱,溜出了成亲王府。逃出成亲王府之后,胡闹也不敢回去,就在长安东躲西藏,打探薛仁贵的消息。薛仁贵被押送刑场斩首的时候,胡闹就混迹在人群中,他也不敢上前去救薛仁贵,知道即使自己出去也救不了平辽王。胡闹亲眼看见了薛仁贵遍体伤痕的被押上断头台,看见了鄂国公尉迟敬德前来救下了薛仁贵,又看见了鲁国公程咬金来相救。这两位都是朝廷的重臣,胡闹也以为只要他们两位一出面,平辽王就一定会被释放。谁知等到最后,程咬金过来传旨,仍然没有释放平辽王,只不过改为限期一个月重新审理此案。看来平辽王一个月之内是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了,至于重新审理之后又会是一个什么结果,谁也不知道。胡闹决定先回去向夫人报信。
胡闹急急忙忙,日夜赶路,回到山西平辽王府。夫人柳迎春突然听到这个噩耗,顿时急得晕了过去,大小姐薛金莲就让胡闹火速去山东登州,请镇海侯周青等兄弟前来商议。胡闹又赶往登州去见周青。周青是个火爆脾气,听说大哥薛仁贵被押入天牢,一个月后就要被斩首,也就急了。派了手下军将分头通知其他兄弟,都到登州来会齐,不到两天,八大御总兵齐集登州。周青叫胡闹跟大家详细一说平辽王进京的事。周青说:“兄弟们,当今皇帝忘恩负义,要处斩我们大哥。大哥有难,我们事不宜迟,必须马上带兵围困长安,以武力逼迫皇帝释放薛大哥。他如果不肯放人,我们就打进长安去,就是抢,也要把大哥从天牢里抢出来。大不了咱们这个官不当了,咱们也找个山头当山大王去。”李庆先到底年长持重些,想了想说:“周二哥,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先去绛州看看大嫂。看大嫂怎么说。如果大嫂不同意我们出兵,我们冒冒失失地出兵长安,会让大嫂难做的。”其他兄弟也同意先去绛州看大嫂的意见。周青说:“先去绛州我也同意,不过兵我们得带上。如果大嫂同意我们出兵,我们也免得再回来调兵耽误了时间。如果大嫂不同意我们出兵,我们再把兵带回来,就当是搞了一次行军演习罢了。”众兄弟都说好。
于是周青调集了五万军马,一路浩浩荡荡,开往山西绛州,将军马驻扎在城外,周青兄弟八个和胡闹一起进平辽王府来见夫人柳迎春。这几天柳迎春已经从最初的惊恐状态镇定下来了。她听了周青所说的营救计划,就说:“各位叔叔,我不同意你们所说的兵困长安营救你大哥的计划。一来呢,长安既然是京城,城里城外的守军必然很多,我们未必就能攻得下来。二来呢,我们手里的兵都是大唐的兵,你们如果让他们去攻打长安那就是谋反叛逆,他们未必会跟你们去。我记得你们大哥跟我讲过他当年平定张士贵叛乱时就是因为众军不肯背叛大唐,张士贵父子才成了孤家寡人,迅速被平息的。我不想让你们也成为第二个张士贵。三来呢,你们大哥一生忠心报国,如果你们以叛国的方式来救他,只怕他也不愿意。四来呢,万一双方打起来,朝廷急了,在天牢中就把你大哥给杀了,岂不是徒劳无益吗?我想朝廷里有鲁国公在,还有罗通、秦怀玉等国公也都是你们大哥的兄弟,他们会照顾你们大哥的。这不是还有一个月的重新审理吗?我想这一个月,案子一定会有转机的。我相信你们大哥不会做犯法的事,他这是被人陷害,有鲁国公主持审理,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还你们大哥一个公道的。”
薛金莲一听就急了,说:“娘,虽然说朝廷里有鲁国公和众位叔叔照顾,可他们也不能整天都守在我爹身边啊。既然是有人要陷害我爹,说不定那人会在暗中下手害了我爹呢。我们还是应该上长安去,即使不用兵困长安,只要我们把大军驻扎在长安城下,给城里施加压力,也可以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啊。”周青一听说:“金莲说的有道理。我想我们可以这样,不用兵困长安,就由大嫂和金莲以探望夫父为名进京,我们呢作为你们的随从,带兵护送平辽王家眷入京,这样也不犯法。到了京城我们就驻兵城下静观事态发展,再作下一步的打算。”金莲一听就拍手说道:“周叔叔这个主意好,这回就由我来当这个主将,军中只打我的旗号,各位叔叔也不用暴露身份。以免以后皇帝怪罪。”众兄弟都觉得这个主意可行,柳迎春也觉得这比在家里坐等消息要强些,也就答应了。
于是这五万大军换成了“薛”字旗,由薛金莲领头,周青等八将随身护送柳迎春,一齐向长安进发。兵到潼关,潼关守将老将盛彦师,率军拦住了去路,大刀一摆,喝问:“来者何人?报上名来。”薛金莲不认得盛彦师,就问周青:“周叔叔,对面这位老将军是谁呀?”周青告诉她:“这位是潼关守将盛彦师,盛老将军,对你爹挺好的。”薛金莲说:“好,我明白了。”
薛金莲一拱马,来到阵前,冲盛彦师一拱手,说:“盛爷爷,我是平辽王的女儿薛金莲。听说我爹蒙冤受屈,被关进了天牢,我特意带着我娘来京里看望我爹。请盛爷爷成全小女,放我们过去。”盛彦师说:“你爹被关进天牢的事,我早就知道了。我也知道你爹一定是蒙冤受屈,我也很同情他。不过,这潼关不同于其他地方州县,如果没有皇上的圣旨,是不能放任何军马过关的。”薛金莲说:“请盛爷爷看在我爹为了大唐出生入死的份上,就放小女过去吧。”盛彦师哈哈笑着说:“小姑娘,看来你一口一个爷爷地叫着的份上,我也不太为难你。只要你把我从马上打下去,我就放你入关。”盛彦师的意思是,我也同情你们,愿意放你们过关。可是你们没有圣旨,我如果就这么放你们过关那就是我的罪过,可如果你们把我打败了,自己闯过关去,我就没有罪过了。所以只要你一打,我就往马下一倒,算你们赢了。
可是薛金莲误会错了,以为盛彦师是炫耀武力,非得要兵刃上分出上下。于是气往上撞,一拱马,扬起绣戎刀,就朝盛彦师脖颈砍过去。薛金莲自幼就喜好练武,这几年在薛仁贵的亲自调教下武艺更是提高了不少。这一刀来得又快又准。盛彦师本来就没打算和薛金莲真打,一看这大刀来得还真快,心里也为薛家有这样的女将喝一声彩。提起大刀一挡,身子顺着这一挡之势,就往后翻滚,摔下马来了。薛金莲见自己只一刀就将盛彦师打下马来了,乘胜一催马就要往下再砍一刀。后面周青久经战阵,看出盛彦师是故意败阵,见薛金莲催马,就连忙叫住她:“金莲,杀不得,快住手!”薛金莲就勒住了战马,周青连忙跑过去,扶起盛彦师,小声说道:“末将周青,多谢盛老将军成全。”盛彦师呵呵一笑,大声说道:“姑娘本事高强,老夫不是你的对手,既承你手下留情,饶了老夫的性命,姑娘就请自便。来人呐,让开大道。”手下军士让开大道,薛金莲这才率军过了潼关,来到长安城下,堵在长安东门外要求皇帝前来答话。
高宗皇帝忐忑不安地来到东门城楼,一看城外数万大军堵着城门,就有些胆战心惊,鼓着勇气冲城下说道:“城外是什么人?要朕前来答话所为何事?”薛金莲一催战马,上前冲城楼上一拱手说道:“我乃是平辽王之女薛金莲。今日和我娘来到长安,就问皇上一句话,我爹到底犯了什么罪?被你们关进天牢,还要斩首示众?你们回答得好尚且罢了,如果答不出个所以然来,哼哼,那就休怪我无礼啦!”高宗皇帝说:“你是安乐郡主吧?你爹平辽王私自入京,酒后失德,打死翠屏郡主,按律本当要株连九族。朕怀仁慈之心,只杀薛仁贵一人,有什么不可?”薛金莲高声说道:“不对,我爹是奉旨进京,现有圣旨在此可以作证,怎么可以说是私自进京?我爹乃正人君子,忠心辅保大唐,天下谁不知晓?怎么会酒后失德,打死翠屏郡主?这分明是有奸人陷害。你贵为皇上,对国家大臣不详加查察,就妄动杀戮,岂是明君之所为?”高宗皇帝说:“朕并未传旨召平辽王进京,何来圣旨?况且,朕已经委派鲁国公程咬金和丞相褚遂良、长孙无忌,会同审理平辽王一案,是非曲直,自有公论。”薛金莲说:“那么就请三位主审官上前答话。”
程咬金、褚遂良和长孙无忌都随在高宗皇帝之旁,听薛金莲邀请,就都来到城楼前现身,各报了姓名。薛金莲朝三位一拱手,说:“三位大人,请问你们审案可有什么结果?”程咬金说:“金莲,我们三位都不愿意冤屈了好人,可是判定平辽王是否无罪,需得有确实的证据。如今我们正在分头调查召平辽王进京的圣旨,成亲王府,和平辽王招认的口供,可惜都没有证据,所以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薛金莲说:“我这里就有证据。是召我爹进京的圣旨,你们可以过来验看,就知道我爹不是私自进京的了。”程咬金正愁找不到证据,连忙对高宗皇帝说:“皇上,老臣请求和两位丞相亲自去验看圣旨,以证虚实。”高宗皇帝点头答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