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租房
第二天,八点左右,袁英走出来宿舍。最近的事情让他觉得越来越紧迫,许多人在超市排着长长的队伍抢购,尽量多把钱换成物资才安心。
先去租房,在生活区的东北角上,有几栋教师公寓,就在马路边上,走出去就是地铁。离学生宿舍也不远,站着阳台上都能看的到。
教师公寓的留下宣传栏贴着许多广告,其中就有出租信息。一室一厅33平米,有厨房卫生间和阳台,2200一个月,押一付一,租的是一个顶楼的东端户,往上走一层就是天台,一次性付了4400后,房东留下了水电卡和两把钥匙,加过微信就走了。
袁英走进了万人健身会所。这家健身会所规模不小,主要是方便,就在食堂三楼,离宿舍直线五十米,而到教室公寓走路也就五分钟。
从初中开始力气就一直在增长,尤其是在习武之后,以前初中那会在社区玩过一段时间举重,那会卧推最重80公斤,而等到高中卧推最高纪录是95公斤。让袁英印象深刻的是一群退休的老人,每天聚在那聊天举重,哑铃最重的只有70公斤,他们还自制了一堆哑铃片一样的水泥块。其中最厉害的是一个中年瘸子,他每次一瘸一拐的走过来,身高只有一米六不到,看起来瘦胳瘦腿的,每次都在哑铃上加满水泥块,130公斤,也就是260斤重,连续推十下,然后就一瘸一拐的走了。而其他退休的老人,哪怕再高再壮,卧推也没有超过200斤的。
在那会袁英恨不能理解,因为那中年人又矮又瘦,胳膊没有几两肉,为什么举得起那么重的哑铃。高中接触内家拳之后才慢慢理解了,俗话说外练筋骨皮,现代人注重健美,重视肌肉的力量,其实筋膜更重要。就好像很多打工的人和农民,干了一辈子活,看起来瘦骨嶙峋的,力气却未必比肌肉壮汉小,尤其是耐力更是惊人。这些人就像牛,牛肉大家都吃过,充满了韧性,原因就是牛筋,而牛以力气和耐力出名。宁长一寸筋,不长一份肉。不是说肌肉不重要,其实各有优劣,取长补短才是最好的。靠肌肉举重,见效快,外形健硕,但去的也快,三天不举就会生疏,半年不练吃吃喝喝,变成死肥宅也很正常。而筋练到了,就像乡下很多的老人家,七八十岁照样挑八九十斤重的东西,走几个小时山路。
“请问你们健身卡怎么办的?”
前台是一个青涩的小姑娘,看起来像是个初中生,见到袁英进来羞涩的介绍到:
“我们这里有月卡一个月400,年卡不包括寒暑假3000,可以有免费的储物箱,除此之外我们这里还有各种培训班,瑜伽,散打,健美操,假如请私人教练一次200,这些培训都需要另外收费。”
“那就帮我办一张健身的年卡吧。”袁英道。
女孩点了点头,拿出一张表格来,递给袁英道:“麻烦先填一下这张表。”
填完表后拍了照,那女孩给了他一张会员卡:“以后每次来都得带着会员卡,刷卡才能进去,只能自己使用。”
袁英接过会员卡,进入健身馆,发现里面空间很大,想想也是,毕竟是一整层的食堂面积,今天正好周五,下午正是高峰期,健身区域几乎爆满。
大部分都是女生,少数几个肌肉发达的彪形大汉和中年人。女生上身都穿着运动Bra、紧身的半截背心和紧身的弹力裤,性感而活力。
先去跑步机跑了二十分钟热身,活动了一下筋骨,袁英走到卧推床躺下,试了试一百公斤,没费多大劲就轻松推起,又加了二十公斤,仍然感觉有余力,直到加到了一百五十公斤,才感觉吃力了起来。
最终的极限测定是165公斤,也就是330斤,这个力气虽然谈不上惊世骇俗,破什么纪录,但是出自身高只有一米七多,体重不过七十公斤的人就很让人震惊了,毕竟和专业的举重不一样,许多人都是靠大块头和一身肌肉撑起来的。
袁英轻吐一口气,对自己的力量比较的满意。毕竟卧推只是死板的,更多的靠背肌胸肌和手臂的力量,而在实际中用上身体的发力,发挥出的爆发力远远不止这个数字。貌似对于普通人来说三百斤是一个关卡,自从领悟气感后袁英这几天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力气的不断增长,比起刚刚高考完足足增长了100多斤的力气,不过在突破300斤大关之后就趋近平稳了。
“咕咕咕”,袁英还没走出健身馆,肚子传来了一阵抗议。无奈的摸了摸肚子,穷文富武可不是乱说的,习武之人体能消耗大,光荤素搭配的伙食,每天大吃大喝就不是一般的人家能负担得起的。更别提平时受伤用药和孝敬师父,请教练的钱了。这几天袁英算是把学校的三个食堂吃了个遍,每餐吃完一份又去新窗口点餐,临走还得带几个东北大饼和馒头,可每天还是半饿的状态,除了体能的消耗,目测食堂的饭菜没有油水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健身馆楼下是二饭的二楼,和一楼的大众餐不同,二楼大都是些小炒快餐店,还有不少的奶茶咖啡店。袁英走进了一家自助火锅店,29.9块钱一位,饮料水果得再加5块钱。进门口摆着一盘盘的西瓜,花生,菠萝……饮食品种还挺丰富的,几排的的冰柜,鸡鸭鱼肉自取。袁英找了个角落的座位,叫了个麻辣锅底,打开了开关。红色的辣椒在锅里翻滚着,散发出一股别样诱人的气息。
袁英去拿了个托盘,装满了虾和丸子,还有半只鸡。前前后后装了五次,就算袁英再坐在角落里也被旁边一对女生发现了。其中一位稍胖的女生用一种幽怨的眼神看着袁英不停的吃吃吃,一边向闺蜜抱怨自己怎么就喝水都长胖呢。
吃完主食袁英又把水果扫荡了一遍,再灌了三杯橙汁,摸了摸鼓起来的肚子,袁英愉快的哼着小曲走下了楼。普通的一份饭菜平均得十块钱,吃两顿就要二十多了,相较之下自助火锅还挺实惠的,有鱼有肉,还有水果和饮料。
当然了,对于普通饭量的人还是不划算的。5块钱的饮料,啤酒又能喝的了几瓶呢,西瓜正常一个也就二三十块钱,一个人怎么也吃不完一个西瓜,而饮料喝多了,还有几分胃口能吃那些鸡鸭鱼肉呢?
食堂一楼的楼梯底下有个校园水果店,“冰冻西瓜3块钱一片”,大大的字写在纸板上,挂在冷藏箱外面。薄薄的一大片西瓜,让袁英见识到了什么叫刀功。买了两个橙子两个苹果,25块钱!
袁英记得小时候父母羡慕邻居余叔,余叔在老家的大学食堂里摆餐车,每天中午晚上去一趟,专卖啤酒饮料,一年十多万轻轻松松。可惜羡慕不来的,余叔的姐夫是大学的副校长,这才能自由的在食堂摆餐车,普通人去怕是校门都进不了。当初说出来袁英还一直不信,直到如今上了大学,吃过食堂买完这水果才理解。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