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忠诚与利害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三章 忠诚与利害 (3 / 4)
        可是宋朝使臣既然来了,山遇惟亮兄弟必须尝试一下,因为这是他们兄弟联络宋朝的最好机会,一旦错过去以后必定需要大费周章。于是两兄弟商议一下,决定由哥哥山遇惟亮出面与江逐流接触。

        既然接触,还得讲求个方式。因为山遇惟亮对江逐流并不了解,不知道这个大宋朝地年轻小官吏胆识风骨究竟如何。假如江逐流听到山遇惟亮的真实心意后,心中惊疑不定又或者惧怕,把山遇惟亮所说的话俱都转告给西平王李德明以向西平王李德明示好,那么山遇惟亮兄弟以及全族人的性命也就全部交代了。所以,山遇惟亮决定安排一个局试探一下江逐流,看看江逐流是不是对大宋朝忠贞如一。这并不是山遇惟亮多此一举,而是大宋朝没有风骨贪生怕死的官员太多了——宋朝太富裕了,官员享受惯逸乐的生活,连吃苦受累都怕,又如何能舍弃自己的性命?

        要接触大宋使者江逐流,又要不让其他人知道,还要布局试探江逐流,这对山遇惟亮兄弟来说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可是恰好这件事情都被国师阿布杜解决了。

        那么西平王国师阿布杜又怎么会参杂进山遇惟亮兄弟的这件事情当中了呢?因为阿布杜想要离开兴州,离开党项部落。回到他地祖国黑衣大食去。

        黑衣大食,是当时中国人对阿拨斯王朝的称呼。阿拨斯王朝是一个以**教徒为国教的国家。但是在当时阿拨斯王朝统治的叙利亚一代,还存在叫作聂斯脱里派的**派,也被称为亚述东方教会。这个教派的人在阿拔斯王朝非常受歧视,所以很多人都通过丝绸之路向东方来中国传教,当时中国人称呼这个教派为景教。

        阿布杜生长在叙利亚一带,虽然是**人种,信奉的却是聂斯脱里**派。同时。阿布杜又是一个精通算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学者。他在阿拨斯王朝受到**教徒地歧视和排挤。自然向往着东方神秘地圣土,于是沿着前辈地脚印前来中国以传教为名来寻求一个可以让他安心研究自然科学的净土。

        十五年前,阿布杜沿着丝绸之路东进,遇到了西平王李德明。相互攀谈之下,李德明对阿布杜的学问大加赞赏,就立刻把阿布杜留在夏州,并封为“国师”。阿布杜在李德明这里得到重用。自然也感激涕零,为李德明做了不少事情。比如兴州城就是阿布杜在考察了夏州王城遗址的布局之后又结合大宋都城汴梁的特点规划出来,并亲自都建的。

        在兴州,阿布杜地位尊崇之极,自西平王李德明以下,谁人见了阿布杜都要躬身行礼,叫一声国师,大王子李元昊也不

        一年多前。受了李元昊的唆动。西平王李德明派遣阿布杜到东京汴梁去挑战,打算羞辱一下宋人,也为了给党项人长士气。让他们知道所谓天朝之邦也不过如此。可是谁知道阿布杜偏偏遇到了横空出世地江逐流,最后落得个铩羽而归。

        回到兴州后,阿布杜的地位一落千丈。加之对阿布杜一向宠信的西平王身体又不好,多数时间在温泉山里养病,王府事务平时多由李元昊主持。李元昊本来对阿布杜那一套算学之类的杂学毫不感冒,阿布杜又败于宋人之手,让党项人自取其辱,心中就更加厌恶阿布杜。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又有两个宋朝的书生跑到了兴州,一个名叫张元,一个叫吴昊,不知道怎么就迷了李元昊的心窍,让李元昊对他们两人的话奉为圭臬。张元和吴昊成为事实上党项人的军师,可是两人并不满足,因为阿布杜虽然没有实权了,但是毕竟还挂着国师地虚位。于是张元和吴昊平日里见了阿布杜总是冷嘲热讽,让阿布杜给予抓狂——即使在黑衣大食,**教徒也没有如此对待过他。可是阿布杜不得不忍,假若翻脸,张元和吴昊在李元昊地支持下,可以轻易要了阿布杜的性命。

        阿布杜现在所倚仗的不过是西平王李德明,可是李德明虽然才四十八岁,但是从身体上看已经是风烛残年了,性命不会延续多久。一旦李德明死去,那么李元昊即位之后,阿布杜还不知道要面临怎么样窘迫地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阿布杜就想到离开兴州,回故国黑衣大食去。他离开故国已经二十多年了,也该回去看看了。

        可是要想离开兴州,必须取得西平王李德明的同意。虽然阿布杜从汴梁败回来之后,李德明对阿布杜有些失望,但是却不会就这样轻易放阿布杜离去。李德明知道,党项人还需要李德明这样的人才,虽然儿子李元昊并不喜欢阿布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