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迁都北京 (2 / 3)
朱棣心想杀了一个萧仪足可以杀一儆百了,可是他没有想到,萧仪的死居然没有让一些大臣退缩,有人站出来了,不是一个,而是很多。
朱棣看那站出的大臣大部都是科道言官,而六部大臣大都没动。原来这六部大臣大都是靖难功臣,在北京呆的时间比较长,有了感情,而且与南方士族结怨很深,当然愿意迁都。
而科道言官就不同了,这些人大都年轻,与靖难之役是无关的。明初官场,有两种人升官比较容易。一是在翰林院呆过,比如解缙、杨荣他们;二就是当过科道言官的。科指六科,道指十三道。六科是对应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成立的,是稽查六部的监察部门。十三道是对应明朝十三个省的,主要负责监察这十三个省的政事。
科道言官的职责就是进谏,哪怕杀了头也依然要进谏,他们并没有因为萧仪的死而退却,相反却激起了他们的斗志,朱棣对这些人是无可奈何的,因为他们是言官,不能像处置萧仪一样对待他们。
但朱棣也是一个从不退缩的人,而且越有难度的事情,朱棣越是喜欢。朱棣见六部大臣们大都支持自己迁都,心中便有了一个想法。
此时,天空又下起了雨,朱棣命人将龙椅搬到废墟前,并让皇太孙朱瞻基也来到伞下躲雨。而那些大臣自然就在雨中站立。
朱棣沉声说道:“既然你们都有不同意见,朕今天就想听听你们到底能说些什么?朕现在起就让你们各抒己见,任由你们争辩,谁争辩过对方,朕便考虑他们的意见。”
众大臣听得朱棣这样说,便在雨中展开争论。
杨荣说道:“北京乃是我皇龙兴之地,太祖皇帝在位时也曾说过要定都北京,宜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师。”
一言官马上说道:“杨大人,此言差亦,我朝定都南京已有几十余年,如今天下大定,若轻言迁都,恐伤国体,那天下便会流言四起,不利于我大明朝统治。”
杨荣回道:“不利于我大明统治的是北方蒙古各部,虽然我皇殚精竭虑收服蒙古,但胡人多变,若以北京为京城,则可使胡人不敢侵犯。”
杨荣接着又说道:“北京左环苍海,右拥太行,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宜为天下都会。”
又一言官说道:“北京乃是前元都城,胡人居所哪能配得华夏都城。若是担心胡人侵扰,可在北平置一王,则胡人必不敢北犯。而且京师置于胡人眼皮底下,始终不安全,京师动,全国动。不利于我朝统治。”
这时雨下的更大了,朱棣和朱瞻基看的是津津有味,那些大臣们似乎并没有受到这场雨的影响,仍然在雨中展开了激辩。
金幼孜说道:“历来建都南京的王朝大都短命而亡,而都于北方者,大都国祚长久,为大明千秋基业,迁都北京刻不容缓。”
一言官怒指金幼孜说道:“金大人,国运长久不是看在哪里定都,而是看朝廷是否有仁政之施,天下百姓是否归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