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章: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六章: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2 / 2)
        慨然而笑,于这取舍得失之间,周伯阳已了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雏狗,此话释者万千,我却独持一见,任你天河坠地,日月经天,我不变矣!

        永恒之道,就是天地万物之道。世间万事万物,都存在先天之一性,丹经云:“物物各有一太极”。修者若能知此和把握此天地万物之先天契机,则成道不难矣。

        古人说:“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有你我就有感情,有感情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有痛苦。因情受苦,忘情更难。然而一如道德经所载之“太上忘情”,却并非无情,而是大慈大悲,无偏无私的大情,譬如天地生育万物,平等无差,不求回报。

        ……

        这世间有一种人,你认为他们很笨,其实这种人倒是真智慧,早已领悟到“道”的人。

        有些人,他们也许不信宗教,亦不信道,但内心无形中却有一个可畏、可敬的东西。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出生乡曲地方,默默无闻,虽然一辈子没读过书,但却能在思想上朴实归真到了一个深远的境界。当他们遭遇到痛苦时,就会痛痛快快哭一阵,想想自己命苦就算了。尤其在偏远的落后地区,看到茅屋破寮里头,有些老人家,穿得破破烂烂,食不果腹,有一餐没一餐的,日子苦死了。你问他:“为什么不住儿子家养老?”他很轻松回答说:“我这一生注定命苦,只有认命!”真令人听了肃然起敬。他们比谁都懂得人生哲学,“认了”就好了。当然,这里并不是要倡导认命由天、也不是传扬什么礼教思想,只是想说一下人在苦难与逆境面前应该保持的一种平和心态和道者面对世间百态时应有的平常心……^_^……心潮澎湃之下,又扯远了^_^不好意思啊。言归正传,让我们回到剧情之中吧,哈哈^_^。

        而以周伯阳此时对道的理解,所谓“一”者,不外乎大道,何谓合一?乃是无人,无我,无物,无天,无地,无时间,否则,有你我之别,天地之别,过去,现在,未来之别,怎能称作“一”。因此有所系、有所累,即不为真正“合一”,而有此六“无”,故才能称之为“一”者,有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到有处有还无。”然而,知之为知之,自己能作到多少却就不得而知了。

        有此一番感悟,周伯阳自身的道心更是坚如磐石劲松,纵有外魔亦不惧,自此以后,身外身内,聚散合离,全凭一心,你说我有情便有情,说我无情我亦不争辩,此间种种,存乎一心,又何来解脱与否?

        缓缓站起身来,周伯阳把手一招,掌心已是多了一尊两寸见方的精致银印,但见其表面光滑如水,银芒攒动,一百零八道紫芒流转不息,纷纷攘攘,多而不乱,杂而有序,隐隐有一种勃然大力蕴藏其间。微微导入一丝真元,眨眼间,印体变成两米见方,通体银光缭绕,直照得周围水域仿佛披上了一层眩目的外衣,这还是因为身处江底,不敢放任施为的缘故。

        端详着手上的银印,周伯阳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略微沉吟,自语道:“法宝既成,却还需起个名字才对……此印是我取须弥介子阵,参都天之数,按九宫八卦排列,其间又有九种雷火符箓加持,能大能小,我看便叫‘都天雷火印’吧!呵呵,恩!这名字听起来比较威风……”对于这个名字,周伯阳还挺满意,不由得又自恋地笑出声来。

        言罢,周伯阳把那都天雷火印轻轻抛到空中,张口喷出一道本命丹元,但见深紫色的丹元从一个奇怪的角度缠绕而上,一瞬间包裹住银芒流转的都天雷火印,两厢接触,响起一阵轻微的噼啪声,整个印身在那虚空之间滴溜溜转个不停。见此景象,周伯阳两手捏诀,成抱圆之势,突然轻吼一声:“合!”吼声中,就见银芒暴起,于伸缩中与紫光融合,猛地向内一收,眨眼间,光滑尽敛,复还原成一颗普通的银质印章静静地悬浮在周伯阳对面的空中。此时再仔细打量,在那印章底部,竟然龙飞凤舞地刻着四个古体大字:“清阳道人”,写到这里,作者也不禁莞尔,不得不对周伯阳的奇思妙想产生一种“刮目相看”的感觉。

        试想一下,倘若以后和人争斗,一旦使出此印,那不是等于什么周伯阳在此,又或XXXX又回来了之类,想及此处,安能不莞尔……

        不过这时的道人却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只是一切随性而为,当下他把手一招,那银印又复回到掌心,心神动处,银光闪动,仿佛融化了一般,隐于周伯阳的手心。

        等到周伯阳撤了禁制,召回二鬼,回到吴家时,才知道自己这一去已过十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