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回答的影响力 (3 / 3)
结合小友此诗的创作背景,不难发现,小友这诗,绝不仅仅只是对碰瓷老人们的嘲讽,还是对社会这个整体赤裸裸的嘲讽。是对因个别老人的现象,上升到社会道德风向高度,从而能引发出,全社会对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疑问而感到十分不理解。
在诗人纯粹的道德观,价值观,社会观中,不论有多少的否定,多少的事实摆在诗人面前,老人摔倒了就该扶,这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一种应该人人恪守的行为规范。这应该是全社会的道德底线与坚守。所以对社会因个别现象上升到民族底线的问题,感到十分不解和担忧。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诗人最后两句,画龙点睛,解释了诗人不解的原因,即中国五千年的浩瀚历史,给了我们异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将道德底线深深的嵌在了我们的灵魂中,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所以我们不应该去不断试探民族的道德底线,不断做会降低民族道德底线的事情,要记住未来的人们会一直看着我们。
陈教授洋洋洒洒就是近千字的解析,虽然很多东西都分析得非常对,但显然也夹杂了自己的私货,希望以此来引导社会舆论向好的方面进行。这或许就是一个文人的操守吧。
但这也正和了唐三七的意思,不得不说,唐三七和陈教授虽然还没见面,却成了神交的知己。
陈教授这篇文章一发布,就被置顶在了微脖首页,紧跟着无数人开始偏向于《回答》陈演格版本的赏析。很多读了陈教授赏析的再回头去看《回答》一诗,顿时羞得满脸通红,因为感觉自己曾经竟然因为一件事,而以偏概全,在网上吵吵,社会病了,其实社会的组成是人呀,所以不是社会病了,而是人病了,是自己病了呀!
就此,网络风向就开始转变,,从原本纠结于扶不扶,开始探讨,现代人如何恪守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不盲从,不跟风。
这件事的后续以人人日报特邀评论员,针对《回答》一诗,引用陈教授的赏析,并大赞唐三七此诗发出的是时代最强音而盖棺定论。
唐三七的无心插柳,却再给自己多了一门免死金牌,这或许就是好人有好报吧!
回到梦工厂,此时银座大厦前,唐三七五人刚刚下车。
“啧啧,三七厉害呀,为了拍一部电影,还专门收购家公司,还是在银座大厦里。牛逼呀!”不用说,就知道这么说话的,除了小徐还能有谁。
“放心吧,这才哪到哪,我的目标是建一座梦工厂的银座大厦。”
“这得拍多少部电影才凑的够买地皮的钱?”徐海龙一脸怀疑写在脸上,张英杰三人也觉得不太可能。
“走吧,进去看看公司。”唐三七摇摇头没有多解释。很多事情,解释一百句,不如真正去把结果或者可能性摆在对方面前。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