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一战(下)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第一战(下) (3 / 4)
        “艹,不好”李强暗骂一声。

        ……

        林总在《平型关战斗经验》中指出:“日本兵至死不肯缴枪,一来是因日本之武士道的教育、***教育,同时也因他们对中国军民太残暴,恐怕中国人报复。”

        这是对日本鬼子的最好总结,也是日本这个民族性格的缩影。

        日本人的性格呈复杂的两极化特征,一方面极端的自尊排外,另一方面又特别崇拜强者。

        西方有学者给日本人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称其为“作坊里的民族”————一方面肯定其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一面,一方面也说明了日本是一个心胸狭隘的民族。

        日本人可以在战争中杀人不眨眼,也可以在战时把婴儿挑到刺刀上玩;但是日本投降后,大部分日军滞留中国东北(并不象我们电影中演的那样全刨腹自杀)。

        中国政府一下子无法安置如此之多的日本军人,便让他们去修马路、机场,日本军人积极肯干毫无怨言,在施工中不小心失火烧毁了中国民房,日本兵竟集体绝食一顿,省下饭费赔偿,到让我们中国的老百姓觉得有点不忍心。

        日本这个民族从根上说,就是中华东亚文化圈的衍生品,他们从根本上说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别反驳,连日语都有好多汉字),没有自己的归属感,所以常常自欺欺人的称自己为大日本帝国。

        这种大日本帝国的叫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人从文化根层的自卑。

        我们中国人可以自豪的说我是龙的传人,我们可以将历史考证的几十万年前。

        日本人呢,到了汉朝就成了中国的“汉倭奴国”了,到了秦朝就更成了徐福的1000童男童女的后代了,在往后连日本人也说不清他们从那里来。(其实东亚文化圈里的其他国家历史往前推一推都会很尴尬-_--_--_-)

        就连他们所津津乐道的武士道精神,也不过是中国传统道德传播到的一种异化而已————也就是说是中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文化的一种异化,从其根源上看,我们仍能找到其中的诸多相似之处。(不得不感叹老祖宗的影响力^O^^O^^O^)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