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二章 儒释道 (2 / 6) 
        再回到道家,所谓性命统一法,是相对于佛家之修性以转命,佛家以精神心灵的净化和止定,“因定生慧”,灵感直觉而达全体本质,然后才是无心自然而生的逻辑思维知识,这样才能在右脑左脑的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协调下达成命运的善因而善果。
        故而佛家首重于修心。也有一部分教门是性命双修的,其中必然有与道家相通之处。
        只是就主要的侧重而言,道家普遍地更表现为将心灵的修行与现实人生结合在一起。在现实人生的命运体感中觉悟宇宙的常道。它侧重于对生命作一个宇宙的统体观察,超脱任何局限的存在范畴,达到生命与宇宙的大道合一。
        也就是它不停留在人道伦理之局限内,它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其实这与上面所述的左右大脑协调一致的生命层次本质是一样的只是释家和儒家各自只侧重一面,人道与天道分离。
        虽然佛家也讲自觉而觉他,讲大乘佛法的入世救度,但在实际效验上并没有达成佛法的这一终极目标。这是与现实的因素有关的。
        道家则直接采取人天合一的性命双修法门。把心性与命运的转化紧密地落实于现实生命之中。
        比如通过人体的气脉修炼来体悟宇宙的五行生克,一方面能由相而悟理,另一方面又实现了身体的强健。那么它就相当于把树根和枝叶花果通过树的主杆联接在了一起。
        但道家与儒家又并没有很好地合成一体。虽然道家追求天道与人道的合一但在现实历史中人道秩序违背了天道的自然秩序。所以道家与世俗的社会组织是有所隔离的。他们所实践的生命范畴,主要落实在个人为中心的有限自然环境之中。
        正如佛家与儒家的天人分离一样,佛、道的遁世并非其教义的终极目标与核心本质,人道与天道的分离是现实社会的历史原因导致的。
        所以道释儒并没有内在的矛盾。如同一颗树的千枝万叶,诸子百家只是各占一枝,没有谁是完全整体的,但也没有谁是毫无价值的。它们之间可以万法归于一宗,并且如同树的根杆枝叶花果一样,必须相互的救度。“善者,不善者之师。不善者,善者之资。”
        《道德经》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致虚极,守静笃。”类似佛法的静定智慧的心法。“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正如“一念不生而全体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由于心灵的静定,才能达到灵感的全体直觉。然后对宇宙生命作整体的观照,便能从中获得自然真理、实相规律的觉悟。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万物都按其规律秩序运作,命运和平安宁,定而有常,规律有序,知道这些规律,才能对宇宙生命明了于心。
        “不知常、妄作凶。”不懂得规律,胡乱非为就带来灾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