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国士(一)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国士(一) (3 / 4)
        李尧等人是朱棣旧部,素知道燕王仗义,此刻又暗自庆幸自己跟对了一个明主。这批礼物送出去,等于直接向沐英和傅有德表明了燕王朱棣本人对王飞雨曲靖事件的态度,五百枝新式火铳,给足了二人面子,谁也不会为了一个死去的人和皇上面前最红的燕王殿下过不去,到时候沐、傅二人的奏章上自然该大事化小的就大事化小,只要二人明确表示不追究,其余一切都好办,至少王飞雨的家人不会受到牵连。

        又吩咐亲兵给王飞雨家人送去一大笔银子,着落北平的保险行按阵亡待遇提供抚恤。朱棣结束了关于王飞雨的议题。这种圆桌会议的风格在震北军一直保持着,大家也习惯了这么议事。被调到别的军团的王浩等人写来的信对此充满怀念,隐隐也透露出在别人手下不得志。有个别低级军官早就恳求燕王调自己回老部队,宁可再从小兵干起。当然,他们顶头上司的告状信朱棣也没少接。

        “正心,让参谋部的人进来把入冬前各个卫所的建设情况给大家说一下,包括那些商栈,金山诸部今年被我们折腾够呛,他以为到处乱窜就能把我们拖垮,咱们让他战马都没时间下崽子,看谁先撑不住”!徐增寿对着张正心吩咐。

        一会,几个行军参谋走了进来,把一张硕大的地图挂在了墙上,沿着混同江(松花江)一线由南向北,撒叉河、朵沿、扶余、木里吉,数十个红色的星号连成一线,如同一条绞索紧紧的勒在了金山诸部世代居住的土地上。每一颗红星代表一个城堡,最北边,两个大大的红星如匕首一样刺进金山部的身后,那是卫青堡和去病堡,苏策宇的独立旅驻扎在那里。金山部活动的范围已经被震北军牢牢压缩在扑鱼儿海一带,三面被围。

        徐增寿指着地图,向大家逐一解释目前的局势,各路将领最近才从不同的战线上调回,急需了解全局的况。冬季蒙古人没能力开展骚扰性进攻,震北军也没能力集中力量进行扫荡,双方都趁着冬季调整,准备明年的角逐。

        “金山部不服从蒙古大汗的命令支援高丽人,已经被蒙古诸部开除出列,所以我们今年进攻金山部时,大漠东边的蒙古诸部表面上没给金山诸部提供任何帮助,但是辽东这里地方太大,金山部这种不接触的战术的确很有效,基本上他们是打了就跑,以破坏为主。经地方官员实践,这种堡垒的防御效果非常好,完全可以支撑到我军主力来援,下半年这种堡垒曾让金山部众吃了不少亏…….”

        那种堡垒是参照北平书院西洋教师的建议设计,选址在地下有水源的位置,平均每方圆百里建立一个,堡身完全采用砖石结构建造,非常封闭,只有一条通道可以入堡。平时堡中的居民在周围的土地上开荒、伐木或渔猎,蒙古人来袭,所有人都躲入城堡。城堡顶端的烽火台点起狼烟在草原上可以把信号传得很远,里边的储藏的食品和武器足够守军支撑到驻扎在要冲的震北军来援。在和平时期,每个堡垒既是商队的落脚点和交易点,也是地方官员的办公所在地。

        本来金山部针对震北军进攻采用的战术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震北军进攻部落的驻地,蒙古部落立刻放弃家园。躲开震北军主力,然后利用草原的广阔,流窜到震北军侧后进行骚扰。那些马背上的民族来无影,去无踪,着实令人头痛。去年已经有生活在碎叶府辖区的小部落开始在大明和金山之间摇摆不定。十四年春,震北军因为自身实力有所下降,及时调整了战略,采用步步为营的方式,凭借堡垒压缩金山部的生存空间,收效比野战稍大,基本上已经把金山部的势力从混同江一线清除干净。

        看徐增寿介绍到差不多,朱棣接过话题“各位将军,今冬把大家招回来在辽阳休整,同时希望大家尽快和自己的新部属相互熟悉,明年开春,即是我们和金山部决战的时候,希望到那时大家别向震北军脸上涂鸦”。

        “燕王殿下放心,只要明年春天草一放绿,我们一定不再让大地上再有金山部这个名字”。

        “是啊,我们整训过后,兵精粮足,就像当时和殿下与武侯一起出关…..”。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回应,开始彼此探听起对方负责区域的情况,顺便交流和游牧民族作战体会。

        徐增寿看看众人高兴的样子,起身退到了隔壁的地图室,静静地一个人对着阴山北面的地图发呆。他不想扫大家的兴,但是对明年春天的战局不觉乐观。据沐英的信上所讲,蒙古人的火炮射程已经比原来远了很多,基本上达到了大明这边轻型炮的水平,这样,震北军的攻击力就打了折扣。加上地形不熟和人数限制,控制目前区域都有些吃力,一战定江山更是不切实际。寒冷的冬天阻挡了双方前进的脚步,对震北军和金山部都是一个喘息的机会。震北军在总结,对手也在进步。况且目前所有战略都建立在蒙古诸部不插手的假设上,经过这几年调整,草原上的汉子应该恢复了实力,脱古思帖木儿不会放弃自己的族人,也不会放弃对中原的窥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