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麋鹿(五) (3 / 6)
这些日子,为了马鞍山冶炼场的事情,武安国心力憔悴。他奉朱元璋的命令带冶炼科的学者去解决那里迟迟不出好钢的原因。到了之后才知道,那里非但没出过好钢,连好铁都没出过。唯一像样的几锭铁还是靠沐英军队中换下的兵器回炉炼成的。
官员、小吏、监工挥舞着皮鞭,拿干活的工人撒气。没有成功的希望,没有升迁的机会,他们一肚子火全释放到了工人身上。而这里的工人不像北平,没有那种每天上下班的兴奋,脸上是没有生命迹象的木然。
巡视马鞍山的当天,他把冶炼场的大使、副使、大小差役全部革了职,驱逐出场,永不录用,这是朱元璋赋予他的权利。然后宣布休息一天,让工人们睡个好觉,吃个好饭。
第二天,他让各班工人自己推选了工头,在带来的国子监学生中任命了各级管理者。然后宣布和北平一样的管理制度,定下了和工人们的薪水,并且宣布,出钢之后,朝庭的赏赐每人都有份。
返回京城,武安国单独求见朱元璋,告诉皇帝为了打造优质的军械,不能采用前朝那样的匠户制度。以他的经验,只要把大前提放到一统天下上,朱元璋一般会仔细考虑他的意见。这次,他又赌对了。
武安国从商人的角度提出,只有让工人和冶炼场同利,大家才会同心。做过学徒的朱元璋赞同了他的建议。“学徒时,每逢利好,掌柜的还要发红包呢”,老朱在这点上一点就透。所以当武安国提议把马鞍山冶炼场作为国家专门采购的对象而不是国家专营机构时,朱元璋犹豫了一下马上答应了。铁器专卖在明朝本来就被官员们执行成了官府专购,民间凭照经营,老朱不在乎多出这点儿变化。况且现在只要能出好钢,朱元璋才不在乎武安国采用什么方法。
“只要能尽快给朕炼出钢来,把冶炼场赏给你作为私产都可以”。听着朱元璋焦急的口吻,武安国好生后悔自己没趁机漫天要价,给工人也每人要一份股份。不过最后他还是争取到了国家作为冶炼场的大股东,具体经营管理交给商人的政策。
然而,让朱元璋失望的是,建立了初步商业管理制度后的冶炼场,在小规模实验中,再次炼出了废铁。接到报告,他没有催促武安国,并驳回了御使要求换人的建议,如果这事武安国都不灵的话,朱元璋不知道还能换谁。
武安国突然发现自己被难住了,被自己最熟悉的冶金专业难住了。
在自己那个时代,怀柔的几个民营小钢厂都是他参与论证并设计的,虽然采用的是转炉技术,但矿石品位,添加剂的比例,武安国都如数家珍。
张五在永平炼钢,所采的矿石其实就是专供首钢的矿石,武安国的脑子里有无数篇论文探讨如何获得最好的冶炼效果。
而江南,不是他当年那个设计院的涉及范围,矿石成色他不知道。从周围的地形上看,可推断这是火山岩型矿床,铁矿的品位高于怀柔。但是,这种矿石的酸碱度、含磷量、含硫量都是未知。并且,他没有最基本的试剂去标定,去检测这些参数。
除了这些年他在北平“发明”的天平,量杯外,其他基本测量仪器一概没有。
化学试剂,他拥有的仅仅是徐家出品,被这个时代人称为绿矾油的浓硫酸。
突然,他想起了当年的大炼钢铁。没有基本的知识与条件,那是怎样狂热的一个梦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