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的加密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薛定谔的加密 (1 / 2)
        ANA总部。

        Z一个人坐在漆黑的房间,屋内只有那16块显示器所发出的光芒,他的双手不停地敲击桌面上的黑色无声键盘,继续他入侵亚盟网络的工作;这已经是整个ANA黑客们,对亚盟网络攻击的第37个月,但亚盟的超级量子计算机不确定加密法则,简直就像是一道不设防的信息黑洞,你可以进得去,但却拿不出任何有意义的信息。

        这是一种最新型的加密方式,所有的电子信息网络都不设防,让你可以自由访问;但所有的信息都是实时变动的,当用户查询或调取信息时,这些实时变动的信息并不会以任何一种特殊形式表达,也就是说,所有用户提取的信息都是一堆乱码,而且是实时变化的真随机乱码。

        这种真随机算法在以前的计算机时代是不可能想象的,我们以前所有的计算机算法都是伪随机程序,本质不过是数学游戏,只要你找到了公式或者源代码,就可以破解,虽然这个破解的时间很长;例如普通计算机时代最强(最麻烦)的加密算法之一RSA,也不过是复杂的数学公式(而且还是公开的)加上超长的数位,这种加密手段密钥的位数越多,破解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因此传统计算机加密的本质也就是超过大型计算机的运算上限而已。

        但当量子计算机时代来临后,由于量子计算机算力远超传统计算机,破解加密算法的时间被大大缩短,让这些2048位RSA加密算法变成了小孩子的把戏。

        一成不变的复杂公式,与超乎想象的数位,始终是传统加密的最核心属性,但这些密码学领域的知识,原本就是为了对抗人类或者同等级别计算机算力而设计的;当我们的世界出现了一个远超人类,甚至远超我们“老式”计算机算力的“怪物”时,秘密一词,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直到,量子不确定加密法则的出现。

        这是由中国科学院,量子计算机工程学院设计的一套专门针对量子计算机算力的加密法则;原理是利用量子计算机的真随机算法,设计的一个多参数真随机加密算法,首先是算法先真随机生成一组二进制多位数,最小为10240位,其次是这组二进制多位数以真随机方式变化,变化的时间间隔也以真随机算法决定;这样这组数字就变成了一个永远无法长时间确定的数字,它永远处于一个变化的状态,但这组数字总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是确定的,这就是不确定加密法则。

        若使用这种加密法则对互联网加密,不可能有任何人能够破译,因为这种密码的变化是真随机的,并不存在一个确定公式,变化的时间间隔与变化依据也不确定,因此没有计算机可以破解这种真随机加密,量子计算机也不行。

        但问题也是一样的,使用者也不存在密钥。

        不过这种算法依然有一种方式,可以将信息在公网上传下载,那就是利用量子纠缠的特性;当A量子计算机主机使用这种算法后,再制造一台可以与之产生量子纠缠效应的B量子计算机主机,然后这两台主机便可以利用公网通信,并且无法破解。

        也就是说,利用量子纠缠效应作为新的网络端口协议,再以不确定加密法则作为通信加密方式;如此一来,那些没有与主机产生量子纠缠效应的量子计算机,就不能访问该主机;而全世界最大的量子网络通信主机,就在北京,亚盟的所有成员国也都拥有与之产生纠缠效应的分主机。

        而其他没有使用相同量子纠缠效应的计算机,也可以获取这些动态加密的信息,但却不能通过任何一种方法解码,这些被其他计算机获取的信息,便只能是毫无意义的乱码。

        而欧盟在中国发明了这种加密算法后,与后者展开了密切的技术合作,并且完成了自己网络的加密工程;可由于种种特殊原因,欧洲的量子加密网络被ANA的线下人员,以物理的方式攻破了,并且将主机彻底破坏。最后,欧洲人不得不向ANA组织投降,选择了放弃公网的加密工程,把“秘密”以19世纪的方式保存。

        本来ANA也希望以如此的方式解决亚盟的公网,但是由于欧洲人的前车之鉴,亚盟各个国家的量子通信主机都被军队严加看管,安保级别达到了最高;加上ANA在亚盟的势力远不及欧洲,因此他们能做到的事情就非常有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