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一步一步的笼络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一步一步的笼络 (1 / 4)
        自古以来,皇帝到别的地方巡视哪一次不是锣鼓喧天,势如排山倒海一般。而这次康熙却一反常态,时时强调“低调,低调,再低调!”他这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要在人们心中树立他的良好形象,破除人们的心中之贼。

        第一次南巡,康熙一直南下来到朱元璋当年做皇帝的地方,南京。刚刚三十岁的康熙以一个胜利者的身份来到朱元璋的陵墓前。虽然他年纪轻轻,但已经有了许多成就,复明的势力却在日渐衰微。

        但没想到的是,康熙这位胜利者竟然在这位前朝皇帝的墓前行三跪九叩大礼,并盛赞朱元璋从布衣经历千难万险而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盛赞明朝全盛之时的国力丝毫不输于全盛之时的汉唐。

        作为新兴王朝的皇帝没有抹杀他前面刚刚灭亡的王朝的功绩,相反还对前朝的开国皇帝如此尊敬,仅康熙一人而已。

        江南之地盛产读书之人,康熙特地跑到南京然后对着朱元璋的坟墓磕头行礼,很明显他这是在作秀。但就算是作秀,天下的读书人还是对康熙的行为大为欣慰,毕竟以前的皇帝连作秀都不愿意做,直接就套用成王败寇的公式,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黑的白的对前面王朝一阵痛骂。康熙的“作秀”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既然要表现自己的诚心,那就要表现到底。返回京城的途中,康熙来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这一次在孔子面前,康熙又是出人意料地行了三跪九叩大礼。之前在南京跪也就跪了,朱元璋毕竟是皇帝值得他跪一跪,但孔子不是皇帝。

        康熙以帝王的身份对孔子行如此大礼,可见他对孔子的尊重,对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尊重。临行前,康熙亲自书写“万世师表”四个大字,此后这四个大字一直挂在孔庙大成殿梁上。

        除了努力表达自己对孔子的尊敬外,康熙顺带非常激动地表达他对朱熹的敬仰。

        他认为这位宋代的理学家是对孔孟学说解释最全面的人,同时他也是继孔子和孟子之后最有成就的儒学家。朱熹由此也被列入大成殿十二哲之中。

        从顺治开始将儒学作为国家的主要思想,中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阻挠,但终于在此时基本实现。

        康熙来到曲阜的这一系列行为,是他对汉族知识分子放的一个大招。这一招可以说是他放的最厉害的一个大招,这是康熙皇帝定天下之大计也。

        一个异族的皇帝对孔子却尊敬无比,而他本人竟然比许多专门研究儒学的人还要精通这门学问。从此那些一流的学问家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把反抗挂在嘴边了。而最顽固的顾炎武和黄宗羲等人的思想也开始转变。

        鳌拜利用明史案残忍地杀害了一大批读书人,结果许多人敢怒而不敢言,许多人甚至一提到写明史就远远地避开,生怕一不小心惹祸上身。

        虽然很多人不敢提这件事,但是明史还是要修的,康熙开博学鸿儒科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聚集读书人,让他们修一部明史。所以参加博学鸿儒科的人后来大多数被授予翰林编修的职务。

        康熙一面聚集天下读书人,一面还要搜集天下关于明朝的史料。有了皇帝的命令,关于明朝的图画书籍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京城。拿到书后,康熙让人把那些不利于他统治的描述统统烧毁,这是对后来的一个损失。其实他烧的书还是少的,最重要的是他给他的后人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康熙不知道,后面他的子孙中有一个他的铁杆粉丝,处处模仿他。康熙烧书,那个人更能烧书。

        但康熙的努力还是为修明史聚集了大量的人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重开史馆之前,有人心中有许多顾虑,他们害怕写出的字触碰到清朝统治者心中的禁忌,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因此他们上书皇帝,希望不要对写出来的东西过分指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