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改变(1)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改变(1) (1 / 4)
        黄宗羲前半生花了这么多的精力,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终日参加反清复明的大业,无奈最后还是没有结果,明朝恢复的希望逐渐变得渺茫。

        我们讲过,黄宗羲在看到明朝复兴无望后,便潜心著书讲学。

        这一讲不得了!原来自己的长处在这里!他讲出了很大的成绩,社会上兴起黄宗羲的热潮,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大学问家。

        有社会影响之后黄宗羲便成为一个香饽饽,正好朝廷需要这些有影响有地位的明朝遗老遗少为自己服务。不过,黄宗羲是有骨气的人,无论你怎么请,就是不出来做官,就是死也不吃清朝的饭。

        黄宗羲不吃清朝的饭,但他也不是在家吃闲饭的人。他对明朝的感情很深,现在明朝亡国后,黄宗羲又热衷于研究明朝的历史。

        明朝灭亡,讨论如何写一部明朝的历史,这成为当时很多学者最大的梦想,黄宗羲也不例外。

        黄宗羲对历史的研究也是非常有成就的,他对明史的研究非常有名气,所以后来朝廷天天求着他出来,到北京修明史。这里我们就要介绍一下黄宗羲认为研究历史的方法。

        有不少人认为既然是写历史类的书,就一定要完全按照历史的原貌来写,只需要把历史原貌老老实实的给记录下来就可以了,不要添加作者的想法。

        基于这个理论,有一些人在写历史作品的时候因为稍微添加了一点点自己的评论自己的想法,便被后来的无数读者给骂了成千上万遍。

        黄宗羲的观点与上述不同,他主张“寓褒贬于史”。

        写史的时候一定要对人物做出评价,好的就要赞成坏的就要痛骂。他认为在探究前人历史的过程中作者必须要加入自己的想法。

        没错,加入自己的想法。

        作者对一个人物或者一件事情的评价,必须有自己的情感。如果作者没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将历史事件像记流水账一样,只是用笔记下来,那还有什么意思?

        作者写史是为了用自己的情感来影响别人,为了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当然,也不能瞎写。在充满作者主观因素的同时也要依据真实情况写,不能黑白颠倒,胡说八道,也要尊重事实。

        想一下黄老先生的想法,其实很正确。在读一个作品的时候往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不能因为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不同就嘲笑别人吧。萝卜青菜,各取所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