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专家 (2 / 3)
那两男人穿着拖鞋,正好围在火炉子边上煮挂面,房间里关着窗,屋里混着一股发霉被子煮面汤的味道,间或还有一股散也散不去的脚臭味。
赵正连忙转身,拿出五块钱,“有单间吗?我出双倍的钱。”
身后的服务员摇摇头,“都住了人了,你要找单间,去隔壁招待所兴许有。不过那地方要介绍信,你有吗?没有的话就这条件,你要觉得行,就跟我下去登记开条子吧。”
赵正心说他有个鬼的介绍信,这条件差是差了点,不过将就两个晚上也算凑合了。
服务员开了个收据,权当发票了。赵正交了两个晚上的钱,顺便领了个热水壶,在水房里打了一壶开水,端着水壶进房间的时候,那两男人一人端着一只茶缸子在吸溜面条子。
赵正心想既来之则安之,好歹一个屋檐下,于是主动打了个招呼。那两男人也爽快,放下碗说着话头就聊了起来。
赵正听着他们的口音不像赣省人,倒像是湘省人。两人也没隐瞒,只说是农业部门的,到宜城来是考察水稻种植。
他们说,宜城水稻产业比较发达。第二代杂交粮食产量较高,稳定在四百五到四百八的亩产量。最近他们在研究第三代杂交水稻,刚刚完成论文研究阶段,这次来宜城,主要是想看看有没有地方可以用来做育种实验。
赵正对这一块不太了解,听他们说的一些专用术语比如两系法水稻三系法水稻听得真是云里雾里。越聊越觉得自己跟个白痴一样。但是那一老一少两个人聊着聊着还差点因为育种地的事情吵起来了。
老的说:“宜城挺好,下半年光照足,上半年雨水充沛,是水稻种植最具备代表性的气候环境。”
年轻的说,“好有什么用,我们考察过的地方,谁也空不出几亩地来给我们做实验。现在离全国都铺开来做育种还有很大差距,没有政策支持!”
老的脸红脖子粗,“说的什么话?没有政策支持你就打退堂鼓了?试点都搞不下去,我们全国实验怎么推进?他们说饶城好,也有的说虔城好,可我就觉得宜城好!”
“陈老,你怎么不可理喻呢?换到哪不是试验呢?怎么就非得在宜城受气!”年轻的也气的不行,但嘴上却不敢太过造次。两人都停了下来,气呼呼地连面也不想吃了。倒是把一边看戏的赵正尴尬的不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