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一碗蛋羹引发的血案(万字章节) (2 / 1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一碗蛋羹引发的血案(万字章节) (2 / 18)
        说实话,李杨犯难也实属正常,因为他本就是资质平庸之人,若是没有后世的记忆,他也只是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凡夫俗子!

        汉武帝将儒学奉为正统学说,这一学说的儒家典籍被定为“经”,围绕着“经”的研究所形成的学问,被成为经学!

        古人学习经义,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先生一般会让学生将全文通篇背诵一遍,而后再加以注释,一一讲解!

        然而单单背诵这一条,就令李杨吃了不少的苦头,他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将各类儒家典籍,粗略的背诵了下来,两年间,他的手掌已经生出一层厚厚的茧子,由此可见,他没少挨蔡邕的打!

        就在几日前,事情却发生了不小的转折!

        正所谓自家人知自家事,李杨很有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不是学习经义的材料,于是他另辟蹊径,不顾蔡邕的反对,强行为各类典籍做起了注解!

        蔡邕见状,无奈仰天长叹:孺子不可教也!

        在蔡邕看来,随着年纪的增长,李杨的顽劣脾性也随之显露了出来,这小子是典型的教也教不好,打也打不好啊!

        就在蔡邕一筹莫展之际,李杨竟吟诵了一首颜真卿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言罢,竟还将其给写了下来,吹干墨汁,递给蔡邕道:“先生莫要忧心,学生绝非惫懒之人,先生放宽心便是!”

        李杨跟颜真卿卯上了,不仅剽了他的字,现在竟连他的诗也不放过!

        然而,出乎李杨意料之外的是,蔡邕在初闻劝学诗时,只是微微颔首,道了声不错。

        很显然,这首劝学诗,并没有惊艳到蔡邕!

        稍加思索之后,李杨便想明白了,诗词在汉朝并不流行,蔡邕觉得李杨所吟诵的劝学诗还不错,但也仅是不错罢了!

        见李杨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蔡邕也就随他去了,爱咋咋地吧,蔡邕也想开了,李氏乃是豪门望族,李杨身为嫡长子,将来也差不到哪里去,总不至于亏待了自己的女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