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1章——四大瑞兽(上) (1 / 4)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於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陆德明释文引崔撰曰:“言不顺自然,强开耳目也。”清孙枝蔚《饮酒和陶韵》之二十:“浑沌一以凿,几客返其淳。”叶圣陶《倪焕之》二三:“他们的心意果真像空空的一张白纸或者浑沌的一块石头么?”
混沌,其实也就是神话中的一种兽名,存不存在的问题已经无从查询和调查,只能通过历史上的记载来隐约捕捉其可观的传说和身体。
《神异经·浑沌》:“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熊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牴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凴之。天使其然,名曰浑沌。”
麒麟,龙牛交生麒麟,是中华文化一个特色,西方没有这种说法。
《五杂俎》说:“龙性最淫,故与牛交,则生麟;与豕交,则生象;与马交,则生龙马。”这是猜想。
《宋书-符瑞志-中记载:
『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不刳胎剖卵则至。麕身而牛尾,狼项而一角,黄色而马足。含仁而戴义,音中钟吕,步中规矩,不践生虫,不折生草,不食不义,不饮洿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明王动静有仪则见。牡鸣曰“逝圣”,牝鸣曰“归和”,春鸣曰“扶幼”,夏鸣曰“
别称“辟邪、天禄、百解”,俗称“貔大虎”,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
古代风水学者认为貔貅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从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极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传说貔貅除了开运、辟邪的功效之外,还有镇宅、化太岁、促姻缘等作用。
传统中有装饰“貔貅”的习俗,貔貅寓意丰富,人们相信它能带来欢乐及好运。古时候人们常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
貔貅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传说貔貅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
这个典故传开来之后,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很多人佩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此典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