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第十七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卷第十七章
        方丈看毕,心中暗想,这位囚犯竟为前段时间那位过往此处的死者而哀怀,他竟忍受剧痛和艰难,用链铐一角在墙上刓刻,这种居然为别人之死而悲痛刓刻,也实令人称道。方丈逐字逐句细看琢磨,不由叹道:“好词、好字、好意,但这又为哪般,可值,又可不值。”

        方丈把小板凳移到雪子燕床边,他坐下后问道:“客官,你感觉好一点了吗?”

        子燕睁开眼睛道:“好多了,谢谢。”

        方丈:“我们寺庙只能吃斋素,望你自己要爱惜身子,老纳已吩咐人给你去熬点小米粥,一会就给你送来,你近来身体也太虚弱了,不想吃东西是不行的,以老纳所拙见,客官一定不是本地人,上面已吩咐,不得问客官任何事,更不能与客官闲聊,但老纳从你刓刻的词上,看出客官不平凡,更非歹人。以前我庙也囚禁过要犯,大多不久而死,一是他们受不了寺庙的严管和长期吃素,二是因他们每日忧寡病逝,三是不足半年,官兵提走被诛杀。不过,那已是十年以前的事了,自潘王之女七年失踪突然返家后,此庙就未囚禁过要犯,据说,这都是潘王因女儿失而复得,潘王一时高兴,才废除了这种囚禁之刑,潘公主请父王赦免了不少重犯,那公主心底善良,通情达理……”

        不等方丈把话说完,雪子燕立即打断方丈的话:“大师怎么凭白无故说那公主心底善良,通情达理,这无非是人们惧怕她父女二人的权威,才捡好话来奉承。”

        方丈忙解释道:“这绝非阿谀奉承,是老纳亲有所感。我在此庙生活了五十余年,今虚岁七十有几,我寺庙奇险峻秀,但远距京都,无人问津,众僧长年生活寒酸,由于山高路险,极少有人来寺庙烧香,更无人来进贡,众僧只能靠自己耕种维系生活。几年前,公主与潘王途径我处,顺便来庙烧了一次香,并在此吃了一顿斋饭,公主虽然尚幼,但她见本庙破旧,年久失修,众僧所穿袈裟都有不少补丁,斋饭又少,素菜连盐味也没有。她当场要求父王救济寺庙,潘王答应了。他们回京后,就派人送来新袈裟,还送来白银万两、大米、食盐数袋,我们就是用那些银子将寺庙进行了翻修,自那以后,山下就常有人上山来庙烧香了,每年还有官府的官员,显贵来寺庙拜佛施舍。如今众僧不再愁吃穿了,每年官府都要给我们送粮食、袈裟和食盐、食油。我们都感激潘王,当然,大家更感谢公主。虽然当时公主才十四、五岁,可她天生丽质,已显倾城之貌,更兼她聪明贤慧,特别是她有一身绝世武艺……你见过我们的公主吗?这两年我没见她来寺庙,也许她已完全长大成人了……”

        子燕假装不知道:“我一个布衣平民,哪能见过公主。也许她在众人面前娇柔故作罢了。”

        方丈今日话也多了:“公主还有一身绝世武功,特别是她那‘五绝神功’更是利害。”

        子燕吃惊道:“一个得天独厚的一国公主,又如花似玉,还有什么‘五绝神功?!”

        这时,小和尚静缘送来小米粥,一盘素菜及一碟咸菜,方丈道:“客官先将饭吃了,老纳再慢慢道你后面的真实故事。”子燕很快就将饭吃完了,方丈又继续讲:

        “那一年京都元宵,小公主吵着要出去玩,潘王命卫队长率十二卫士陪公主上街看热闹,当天下午热闹非凡,有划旱船、舞长龙、玩车灯、耍狮、踩高跷、抛石锁,顶花坛、扛箱官、走绳索,还有舞刀弄棍、耍猴戏、卖糖人、猜灯谜……吃的玩的应有尽有,使人眼花缭乱,侍卫也看得高兴,当大家正在兴趣时,一侍卫发现小公主不见了,队长和十二侍卫全吓坏了。潘王中年才得此宝贝心肝,公主的丢失,尤如要了潘王之命,卫队长命一人进宫报告潘王,顺便打听小公主是否已回去了,其他人分头大街小巷寻找,夜过三更,闹元宵已完毕,街上人烟稀少了,还是未见小公主。潘王得知消息后,大发雷霆,急忙率人亲自来寻爱女,三天过去了,仍不见公主踪迹,布告四处张贴,也无人报告领赏,潘王一怒之下,将当天护卫公主的十三人杀了九个,另四人因早在一两天前已逃之夭夭,十三卫士除了家中老弱病残外,三亲六戚全被诛杀,自小公主丢失后,潘王夫妇整日一筹莫展,特别是潘王,相当长一段时间也不理朝政,而且性情变得特别粗暴,为此,不少官员常被降职、入狱,甚至还有掉头的,满朝文臣武将见他如见饿虎,生怕惹怒他而遭不测。

        七年后,有一天,公主突然独自一人回来了。当初一个七岁的小姑娘,如今已是十四岁的大姑娘了,她那玫瑰般的脸上,有一双秋水般的大眼睛,象点了朱砂一般的嘴唇上,还隐约看到童年的小公主模样,一双玉笋般的白嫩巧手,纤细玉润,黑云一般的蓬松长发,飘柔光泽,又加上她两腮上挂着的那一对小酒窝,更显得她亭亭玉立,她简直就是一个从天而降的天仙玉女!……

        潘王夫妇见女儿突然的归来,惊喜若狂。第二天,大设国宴,邀请文臣武官共贺大喜,席间,潘王让女儿讲述七年前,因看元宵而丢失之事。公主讲,那天看闹元宵,因人多被挤散,她被一白发老人用指点了眉间,自己不由自主跟随老人而去,后来到了一座深山,老人告诉公主,他是崑崑道人,说我有大难,故来救我。后来,崑崑道人在山上传授公主一生所学,每日不等太阳露脸,老人就叫公主起来练功,至到月挂树梢,满天繁星才歇息,师傅讲,他已过八旬,命不长久,如不起早贪黑,他一生功夫难以授完。

        七年来,艰辛与喜悦共嚐,就在两月前,师傅一病不起,他对公主说﹕“我一生功夫,你已学到七层,足可走遍天下。今后你可为你父王助一臂之力,统领三军”,师傅从怀中取出一本手书交给我说,这是他一生创建《五绝神功》,他死后,叫我自己今后再深研苦学,他还嘱咐:“小英呀,这《五绝神功》我已教了你部分,你聪明、善良、心好、好学,我相信你能自悟学好《五绝神功》。但今后,一定要为人和善,以良为本,切不可以武压人,只有多行善事,方成大业,必有好报,才能担起国家大梁。否则,就会走火入魔,自伤其身,失之于民,家衰国败。望你切记为师之话,秉承遗嘱,我在九泉之下也抿笑无憾了”。师傅安详逝世了,享年八十九岁。公主悲痛欲绝,哭了三天,才将师父崑崑道长掩埋在一隐蔽处,并守丧一月,完后才独自一人依依不舍下山回到家中。

        众百官听完公主的讲述,无不为之感到高兴和惋惜,高兴的是公主安然无事,更兼艺成回家,惋惜的是,崑崑大大师与世长辞。后来,潘王在女儿的带领下,去山上拜祭了几次大师,并命人将崑崑道长之墓修建了一番,还命人全天把守,每逢老人祭日,他和公主及几个老臣都要上山拜祭。

        在公主的劝说下,潘王为曾杀死的九个侍卫建了墓、立了碑,十三侍卫中,凡还有亲戚的,都给以抚恤,若是年老体弱,均可供老送终。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