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第五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卷第五章
        三天后,皇上命左广奭丞相率领雪子燕三人一行去边疆,并带领几员上将,十万人马,粮草布匹无数,由左丞相为监战。到前线后,再由左丞相协调王忠与雪子燕的关系,王忠仍为前线大将军,统率全军,雪子燕为副将军,尽快起兵击败潘军,收复失去的城池和疆土。五员上将龙云祥、杨龙远、毛健民、黄元霸、杜复林到边疆后,由王忠统一调遣。根据雪子燕的要求,不再追问和提及王忠、朱伦的蒙汉药一事。左丞相到边彊軍营中,有权处治边疆一切重大事务,督促王忠与雪子燕出战和收兵。

        左丞相与雪子燕一行,率领大军,押着辎重,浩浩荡荡向边疆行驰。大军来到边疆一座城池,郡守亲自出城迎接左丞相、雪子燕入城,当该城郡守邱亮先第一眼看到林翠娥,竟有一点反映迟钝了,邱亮先虽然已快六十岁了,他从未见过如此美貌的女子,更使他不解的是,上战场打仗,为何还带家眷?古人云‘狗报恩主,战场上的女人就是累赘’!率军打仗,从不准带家眷上前线,大将军王忠也没带,难道今日是有能耐的王爷,万岁特许随征?后来,他从左丞相口中才知道,这位美女竟连战三胜宫中錦衣卫正、副队长的高手,她是披甲上阵的巾帼英雄,于是,郡守对林翠娥敬而恭之。不仅如此,他从左丞相口中还得知,丞相不止一次率军,而这次不同,行军之快,军中之文明令人惊讶,这都是因为林姑娘的原因,将士们知道她一人战胜黄、丁、张三人,不得不服,又见她倾城之貌,又不得不敬,能与这样的巾帼英雄出征,真是三生有幸,因此行军既快,还能有规有矩。

        一切安排妥當后,郡守向左丞相介绍了前方情况:潘军仍占领越国几座城.池,现潘军扎营在越国的疆土上,王忠下令,沿疆各城和关隘,要严防死守,不得私自迎战,违者斩。丞相所率之军要去中军寨大将军处,必须绕道而行。出此城不远,已有潘军驻守要塞,如越、潘相遇,潘国援军马上就到,别说与大将军汇合,恐怕自身难脱保!大将军为保存实力和疆土不再丢失,已命各郡郡守,组织本城军民,坚守城池,并随时互通情报,敌军远道而来,坚持不了多久,当敌军筋疲力尽,粮草不足之时,再一举歼之。大将军已在各个关口扎寨十二营,互相照应……

        左丞相与雪子燕十分赞同王忠的决定,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首先要安抚军民,让其同心同德,只要坚定信心,才能保证城池和关隘不再丢失。

        这些年来,皇上总以大国自居,不把邻国放在眼里,常无端指责小国的不是,随时抬高小国的进贡和纳税,引起邻国不满。皇上过着花天酒地、荒淫无度腐烂生活中,又多沉于美色,众妃争宠,争风吃醋,后宫不宁,对于朝政少有过问。众臣有看不惯的,直言相谏,结果多数降职,有的还入狱坐牢,对于那些谗言献媚的小人,皇上反能听进去,并以采纳,在朝廷就形成了小人得势,尤如癞狗长毛。皇帝暴戾,臣民读言言(读言:念读,意怨言),因此,许多官员上朝一言不发,下朝只好闲居在家,敢怒不敢言,连左丞相的话皇上也多有不听,时间一长,朝中正气荡然无存。各州府、郡县、村镇也跟其效仿,歪风蔓延,官府欺民霸市无恶不作,人民怒声载道,加之地方、朝廷的苛捐杂税繁多,民不聊生。有时**,人们纷纷起来抗税,反饥荒,皇上对饥民从不手软,命大军镇压从不留情。一个人多地大的越国,就这样一天天衰败下去。当时,有一个较为正直的官员实在看不惯朝政,便写了一首讽刺朝廷的《关系铭》诗词:

        《关系铭》要想重用,拍马就行,欲要升迁,供礼必勤。斯是不正,唯确高明,胡话虽不实,献媚确在精。善于多奉承,惯于巧专营。可以讨欢喜,拿奉银。无真才之学问,无吃苦之精神,小惠细细结,山珍慢慢品。有人云:绝顶聪明!

        特别是这场越、潘之战,足以说明一个居高自傲的大国,如不重视国防,轻视小国,必败无疑。别说一个大将军王忠,就是千万个王忠,也难打赢这场战争。因为,皇上从不重视军队,虽然兵多将广,但他们从未经过认真训练,在国内也无能人执掌兵权,更无能人当教头,这些滥竽充数的队伍上阵是不堪一击的。王忠虽然是一位好将领,是一个较称职的大将军,但他所指挥的这数万大军却是口渴掘井,临阵磨刀的无用之军,哪有不败之理!

        由边关太守选派了十人给左丞相带路,全其避开潘军,一路上,大家看到的竟是一遍燹火(燹读宣:战争中被焚焼破坏叫兵燹)狼籍,惨不忍睹。子燕、翠娥、飞晏一路心事沉沉,每当看见兵燹之景,心绪难平,各自紧拽马辔,缓缓往南而行。当地人民对朝廷怨声载道,苦不堪言,认为这场战争导致边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民不聊生,这全是皇帝的昏庸造成,当时在民间悄悄传唱着这么一首歌:

        《怨官铭》官不在大,有权就行,名不在多,贿赂就灵。斯是贪官,自有尊人,花天酒肉臭,妻妾一大群。谈笑高堂坐,必有送财人。可以卧高枕,醉太平。无视国法道德,无视民众呼声,东床被窝暖,西床笑盈淫。喜滋滋,何罪之存?!

        这天,他们来到一山谷,向导告诉左丞相:“出此山谷不足十里,便是潘军大寨了,我军必须环绕背脊,躲过潘军,方能到达我军大本营。“

        子燕问:“环绕背脊到大本营还需多少时间?”

        向导:“天黑前可到达,只要不出意外。”

        子燕:“如不绕道,可省多少时间?”

        向导:“至少要节省两个时辰,少走一半之路,但这条路不可走,十万大军,必会惊动潘军,不仅人马过不了关,连粮草辎重也难保了。”

        子燕:“丞相大人,我想让向导带我、林翠娥、华飞晏、龙云祥、杨龙远和赵泽到山上去看看,你和众人在此休息一会,等我们回来再商议怎么走法。”

        得到左广奭丞相同意后,子燕等人随两名向导爬到山上一个垭口,潘营清楚展现在眼前,远处一座小城,那原是越国的通关城,现已落入潘军之手,城外驻扎不少营寨,寨与城互相呼应,要想从那通关万万不能。据向导讲,横向至左五至十里有小城一座,同样被潘军占领,横向向至右五至十里,同样有这样一座城池在潘军手中,三城相联,形成犄角之势,挡住了越军的援兵,每座城都有一员潘军猛将把守,潘公主驻扎在大本营,三城只要一有动静,公主便率大军赶到。目前,越、潘大本营遥相对望,大将军日夜坚守不出,只盼寒冬早日来临,让潘军久攻不破,斗志涣散,早日撤军。

        子燕了解详情后,与翠娥和几位将军商议好一阵,然后下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左丞相,经左丞相同意授权后,子燕召集众将领道:“刚才我和几位将军上山观察了地形,向导又详告了目前状况,十万大军要与大将军汇合,必须要四个时辰方能到达,如果碰到游动巡逻潘兵,很难顺利通关,我们押送的粮草辎重也难送到大本营了。现经丞相同意,统一由我指挥。我决定,龙云祥、毛健民二位将军率二万兵马前往此边隘城,杨龙远、黄原霸二将军率军二万,前往南边隘城,我和华飞晏率二万人直赴中城要关,林翠娥和杜复林率一支万人军队在三城交岔要道等候。每一支军队带两名向导,三支人马形成一个三角形,林翠娥和杜复林就在这三角形的正中,随时支援三军,确保万无一失。三支人马必须在一个时辰到达指定地点,并准备干草,点火器,埋伏在潘营连环寨四周休息,待今夜三更之时,同时举火为号,点燃柴草,一起投放营寨,然后锣鼓手一边敲,一边大喊,三百弓箭手同时对准大寨门,只要见人出来,便立即放箭,这样,在大梦惊醒的潘军,不敢贸然整军出寨。今夜星空明朗,此风不停,就让大火把他们烧焼潘軍的鋭气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